神七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
神舟系列飛船已六次飛天,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夢想。如今,神舟七號再次出征,三名航天員將完成太空行走等突破性任務。
新一代神舟有哪些改進?日前,神七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總設計師張柏楠對此進行了解讀。
【人物檔案】
姓名:張柏楠 年齡:46歲
身份:神七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2004年任飛船系統總設計師。2004年1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04年4月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本報記者 呂宗恕 酒泉報道 實習生 黃前前 對此文亦有貢獻
“航天員出艙活動,確實對飛船是有一定擾動。在神七研製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倣真實驗,航天員活動對飛船整個控制系統在有效可控範圍內。”
記者:神七和神五、神六無論從外表還是內部都有很多變化,那麼在飛船設計上有哪些重大改進?
張柏楠:技術改進主要體現在航天員出艙、滿載的三名航天員、自主研發技術的飛行驗證實驗這三方面。最困難的應該首推航天員出艙。這次神七將原先可以留軌的軌道艙,改造成可以供航天員出艙的氣閘艙,整個的設計全是重新設計的。
神七飛船隻有一對“翅膀”
記者:與以往飛船相比,神七外觀上有所不同。為什麼神七飛船少了一對“翅膀”?
張柏楠:原來神六外形像蜻蜓一樣,前後各有一對像翅膀一樣的太陽帆板,主要考慮是航天員返回以後,軌道艙還要留半年時間。而神七因為航天員是出艙活動,就取消了留軌功能,所以説航天員返回以後,軌道艙就沒有這個動力,也不需要這個能源。所以現在在外面看見就只有一對翅膀。
記者:為保證三名航天員同時工作、休息以及生活,各個環節有哪些技術創新?
張柏楠:雖然有神舟五號楊利偉一人和神舟六號兩名航天員的飛行經驗,但是上三名航天員是神舟飛船最大的設計指標。
首先,我們必須配置與三個人用品相適應的配置。包括艙內航天服,供氣供氧的流量,甚至包括座椅、睡袋等等。
其次,消耗品的配置量也要隨著人數的增加而增加。
第三,滿載時對航天員,對整個飛船來講負荷是相當大的,在重量上增加了很多,所以飛船要進行很多的改進和實驗。
記者:為了應對人員增加、重量增加的情況,返回艙是否做了相關調整?
張柏楠:神舟飛船最初的設計就是按照三人設計的。實際上以前我們也是具備這個能力的。以前上一個人的時候,另外兩個座椅我們是裝兩個科學實驗的裝置,但重量上跟航天員的重量是相當的。整個回收系統可靠性是沒有問題的。
氣閘艙採用四週放氣方式
記者:航天員出艙會對飛船的軌道維持有一個擾動,請問怎麼樣保持軌道的維持?
張柏楠:航天員出艙活動,確實對飛船是有一定擾動。在神七研製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倣真實驗。實驗表明,航天員活動對飛船整個控制系統在有效可控範圍內。
比如,氣閘艙放氣採用四週放氣方式,而不是直接噴出來。只有往周圍放氣才是均勻對稱的,對艙的擾動也是盡可能的小。
責編: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