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肌電圖”促成孟楊組合

CCTV.com  2008年08月23日 17: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2004年8月28日,在雅典斯基尼亞斯的湖面上,兩個中國人用一對飛舞船槳乘風破浪地創造了中國體育的一段傳奇。這就是楊文軍和孟關良留給人們最經典的畫面。

    今日,二人再度攜手,積極備戰,衛冕北京奧運會雙人500米划艇項目上雙人金牌。在皮划艇運動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一對選手能夠蟬聯奧運冠軍。

    孟關良右舷划槳,楊文軍左舷發力,他們是天生的搭檔,左右搭配,天衣無縫,

    同時,他們也是天生的對手,平日訓練裏甚至很少交流;作為搭檔他們歷史性地奪得奧運會金牌,那一刻孟關良和楊文軍並沒有像其他隊友一樣擁抱在一起,他們選擇了各自仰天長嘯。

    他們只是搭檔,不是朋友。

    孟楊組合從成立、到單飛、再到複合,關鍵詞都是金牌。楊文軍説:“如果不是為了金牌,我們也沒必要重新搭檔了。”

    搭配之前:暗自較勁

    在中國皮划艇隊,孟關良進入國家隊比楊文軍早八年,屬於中國划艇隊資格最老的運動員之一。1998年孟關良包攬了全國划艇冠軍賽所有單人艇項目的金牌,從那以後他就成為了中國划艇的領軍人物。孟關良不僅在國內獨佔鰲頭,在亞洲划艇界也同樣數一數二。他出色的戰績也似乎成了年輕運動員不可逾越的高度。

    然而在孟關良統領中國划艇數年之後,2002年一個叫楊文軍的江西小夥進入國家隊,他的出現讓原本毫無懸念的划艇比賽增色不少。

    與孟關良相比,身高1.77米的楊文軍在肌肉的力量上並不佔優勢,但他卻是一個特別喜歡鑽研的運動員。2002年的全國春季冠軍賽上,剛到國家隊幾個月的楊文軍就對將近30歲的孟關良形成了威脅。在這種情景之下,孟關良“被迫”增加了自己的訓練量,他不願輸給任何以他為目標的對手。划艇比賽是一項短距離的水上速劃運動,它和陸地上的短跑一樣,雖然從成績上看,冠亞軍之間只是零點幾秒的差距,但是這個微小的差距卻幾乎不可逾越。

    而一向不服輸的楊文軍,也一直不願接受總是輸給孟關良的現實,自從17歲進入國家隊以來,孟關良不敗的神話就是他運動生涯中的一個陰影。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在領獎的時候站得比孟關良高,超越孟關良也成為了他最大的夢想。

    孟關良、楊文軍就是在這樣的競技環境中訓練的,雖然同在一個國家集訓隊,但他們平時很少交流。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就是對手,而對手是沒有友誼的。

  “肌電圖”促成孟楊組合

    在準備雅典奧運會的時候,中國划艇隊的博士們在檢測訓練用的肌電圖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現象。

    “當時作了一個分析,這個分析在完整技術下的一個肌電圖。兩個人當中,孟關良在完成一槳動作的時候肌肉放電是比較均衡的,也就是説他能夠比較合理地把自己的肌肉力量都使用出來。而楊文軍是一個暴髮型選手,他的主導肌區放電非常明顯,那麼來説這個就引起我們的思考───教練組在進行研究的時候認為:這是兩個類型不同的運動員。”

    根據這次測試,教練馬克決定把國內兩條最優秀的艇組成雙人艇。但一開始,孟楊兩人卻並不樂意接受這樣的改變。

    “在前面的人就跟劃單人劃一樣,而在後面的跟槳的人就不能按照你自己習慣劃。同在一條艇上,又是二號位,你就只有跟著他劃。”這是小將楊文軍的不習慣。“楊文軍那時成績還是可以的,而我在國內也是處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兩個人都成績好,都有自己覺得對的想法。因此,也就沒有一方願意接受另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教練。”

    如果心拴不一起,力也使不到一塊,又何談衝擊獎牌?於是,國家集訓隊決定讓孟關良和楊文軍住進同一間宿舍。希望朝夕相處能讓他們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起來。

    果然,兩人達成默契,最終獲得雅典奧運會的金牌。

    馬克歸來力主“複合”

    促成楊孟“複合”的關鍵人物正是不久前重新執掌國家皮划艇隊帥印的加拿大籍教練員馬克。

    馬克在觀察了國家隊選手一段時間後認為,北京奧運會上,楊文軍和孟關良搭檔出擊雙人項目,奪冠保險系數會更高,因為他們都是奧運冠軍,經驗豐富,容易恢復到比較高的水平,達到以前的狀態,而且在國際上,雙人項目的頂級搭檔很少。

    去年復出的奧運划艇冠軍孟關良已和楊文軍再次搭檔,共同備戰北京奧運會划艇男子雙人500米的比賽。

    相比雅典奧運會,兩人思想都更成熟,可以放下或犧牲自己的一些東西,為了共同的利益再次聯手。

責編:孫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