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總有一種感動讓你淚流滿面--奧林匹克英雄觀

 

CCTV.com  2008年08月15日 14: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公元前490年,雅典戰士斐迪庇第斯狂奔42?195公里,高喊出“歡呼吧,我們勝利了”後死去。這就是馬拉松的由來。

    奧林匹克運動,從一開始就有著揮之不去的英雄情結,一種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的情結。

    不管你來自何方,不管你勝負成敗,關鍵是你的態度,是你對自我的超越,是對國家民族的奉獻,這就是奧林匹克的英雄觀。

    所以,當杜麗頂住壓力,承受首金衛冕失利的痛苦,勇奪女子步槍三姿金牌的時候,我們歡呼,為這位女英雄歡呼,她贏得的不僅僅是金牌,更戰勝了自己。

    布克佩蒂,這個奧運史上從來沒有聽説過的多哥人,為自己的祖國奪得奧運歷史上首枚獎牌,並成為奧運會皮划艇激流迴旋比賽首位黑人獎牌得主。他擊敗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歷史,他當然是我們的英雄。

    當然,還有偉大的菲爾普斯。這位其貌不揚的美國小夥子,如同一條迅猛而霸道的鯊魚,六個小項六次奪冠六破世界紀錄,並向著八金的夢想衝刺。為他傾倒的不只是布什、蓋茨和“夢八”的籃球明星,也不只是“水立方”,而是整個奧林匹克世界。

  奧運,英雄的舞臺

    奧運會是個打造英雄的舞臺,奧運金牌的魔力在於,它可以讓任何種族、膚色、階層、職業的人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只要他們是通過公平競爭贏得比賽,他們就是值得全世界尊敬的英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施皮茨那樣長久地擁有一項奧林匹克的紀錄,更多的人勝利者是成了他們國家、民族的驕傲,甚至是標誌。

    如果沒有奧運會這個舞臺,現在的菲爾普斯和當年的施皮茨可能都只是鄰里鄉親們知道的很會游泳的人,最多也就是圈內公認的高手。是奧運會把他們打造成了世界級明星,很多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和英雄。

    1984年,26歲的許海峰在洛杉磯射落男子50米手槍慢射金牌,為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的中國迎來金牌“零的突破”。在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這枚金牌不僅振奮了體育界,更成了民族復興的強心劑,成了中國追趕世界、融入世界的號角。這枚金牌被國家博物館珍藏在玻璃櫃裏,而許海峰的名字也被載入中國體育史、奧運史,每隔四年就要被溫習一遍,並且傳承給下一代。

    作為中國的奧運英雄,許海峰的名字也為世人所知,那是因為他的祖國從來就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位置,東方古國的奧運初啼對於整個世界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在世界的一些角落,一個國家經由一名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勝利才讓世界知道它的名字。

    整整20年前,安東尼?內斯蒂在首爾奧運會泳池中的驚人一勝,讓全世界知道了他的祖國-蘇裏南。當這個黑人選手在男子100米蝶泳比賽中以百分之一秒的優勢率先觸壁的時候,在場的各國媒體都懵了-誰是內斯蒂?蘇裏南是哪?

    這個當時人口只有40多萬的加勒比島國在這一刻成為全世界的焦點。“我讓所有人都知道了蘇裏南”,在內斯蒂看來,這比金牌更值得驕傲。當然,內斯蒂也就此成為國家英雄,蘇裏南全國為他的歷史性勝利放假一天,國際機場也被命名為安東尼?內斯蒂機場。

  偉大的失敗者

    內斯蒂無疑是幸運的,在全世界運動員中,能參加奧運會的已經是鳳毛麟角,而能在奧運會上站上最高領獎臺的更如稀世珍寶。北京奧運會的參賽運動員有1萬多名,但只有其中的二十五分之一才能挂上金牌,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被人銘記的英雄。其實,很多年過去之後,人們並不一定記得那些凱旋的英雄,但一定會記得那些偉大的失敗者。

    多蘭多?佩特裏的名字已經被整整銘記了一百年。1908年倫敦奧運會,由於王室要看比賽,馬拉松的路線第一次超過40公里,確定為今天的42公里195米。身高還不到1米60的意大利人佩特裏在超過最後一個對手時受到了英雄一般的歡呼。觀眾的巨大熱情讓他做出了瘋狂的舉動,拿出短跑的速度“衝刺”了幾公里。當他終於跑進體育場的時候,已經步履蹣跚,甚至走錯了方向。在眾人的引導和鼓勵下,他倒下了又站起來,邁出幾步又倒下,終於在離終點不到10米的地方徹底癱倒在地,不省人事。儘管最終有人架著他通過終點,但是按照奧運會的競賽規則,他還是被算為未能完成比賽。

    約翰?阿赫瓦裏的名字已經被銘記了40年,這個來自東非坦桑尼亞的馬拉松運動員説出了奧運史上最感人肺腑的話語:“我的祖國從7000英里遠的地方把我送到這裡,不是讓我開始比賽的,而是讓我完成比賽。”

    1968年,在高原墨西哥城,當不少感到頭暈目眩的人開始退出馬拉松賽的時候,30歲的阿赫瓦裏還在堅持;腹部痙攣和極度缺氧的時候,他還在堅持;右腿重傷鮮血直流的時候,他還在堅持;教練勸他甚至強迫他放棄的時候,他還在堅持;暮色降臨,賽道上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和一絲微弱的攝影機光線的時候,他還在堅持,直到體育場的大門重新為他打開。當他走過早已拆掉的終點大門的時候,在場為數不多的人製造出響徹體育場的掌聲。那個纏著被鮮血染紅的繃帶在夜幕下一瘸一拐獨自行走的身影被永遠記錄在奧林匹克的影像史裏,成為其中最催人淚下,又最振奮人心的一幕。

    德里克?雷德蒙德,一名英國的黑人田徑運動員,他甚至沒有機會出現在決賽場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子400米半決賽,剛剛跑過250米,他的腿傷復發,右腿肌肉撕裂,重重摔倒在跑道上。對手一個一個從他身邊跑過,救護人員跑上來,想把他抬上擔架。動過5次手術才終於站到奧運會賽場上,他絕不甘心就這樣結束。他哭嚎著推開救護人員,爬起來一跳一跳地奔向終點,淚水和汗水流在一起,砸在跑道上。

    同樣的感動也曾來自於中國的年輕人。那是一個感動都靈的夜晚,當張丹擦去眼淚重新站到冰場上的時候,熱烈持久的掌聲幾乎要把冰場溶化。在那之前幾分鐘,她和搭檔張昊在挑戰從未有前人在奧運會上完成過的拋四週跳時出現失誤,張丹的膝蓋重重地磕在冰面上,瞬間難以站立。就當人們以為這對新星的第一次奧運將就此嘎然而止的時候,張丹又回來了。這個瘦弱的小姑娘忍著劇痛帶著淚痕和搭檔堅持完成了一連串跳躍、旋轉、托舉。2006年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比賽,因為這對中國年輕人而在美麗之外平添了一份感動。那枚銀牌,在冰面上閃耀出的光芒不亞於任何一枚金牌。

    在五環旗下,英雄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來展現。

    “奧運會的真正意義在於參與而非獲勝,正如人生的真諦,不是在於征服他人,而在於自我的努力和奮鬥。”現代奧林匹克之父、法國人顧拜旦在轉述一位大主教的話時這樣説道。這就是“重在參與”的奧林匹克精神。

    “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永恒的主題,但是在這裡贏得喝彩的遠不只是最快者、最高者、最強者。獨攬七金是英雄,拖著流血的腿走到天黑更是英雄。勇奪金牌的“黑馬”是英雄,承擔重壓而堅持前行的老將更是英雄。

    人類永遠需要英雄,當我們的奧林匹克英雄們歡呼、流淚甚至流血的時候,人類精神王國的理想主義在閃光。

責編:尚艷蓉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