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8年7月13日。北京申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成功7週年。
26天后──2008年8月8日,五大洲的朋友們將匯聚中國北京,在這片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土地上,在這個古老而充滿著現代氣息的國家,一起見證和平、友誼、進步的奧運聖火熊熊燃起,在龍的故鄉共敘友誼,在黃土地上創造奇跡。那一定是一個無人入眠的夜晚。
7年前的今夜──2001年7月13日,也是一個無人入眠的夜晚。當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先生,在莫斯科莊重而清晰地宣佈,第二十九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為“北京”時,北京沸騰了、中國沸騰了、華夏兒女沸騰了。那是一個喜悅的淚水和成功的狂歡交織的不眠之夜;那也是一個把實現民族百年夢想和向世界奉獻一屆高水平奧運會的雙重承諾共擔肩頭的不眠之夜。
從那一刻起,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和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堅定支持下,在國際奧委會和國際社會的熱情幫助下,我們堅定不移地履行承諾:讓國際社會滿意,讓各國運動員滿意,讓人民群眾滿意。經過7年紮實而富有創新的工作,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各項籌辦工作已基本就緒,大幕即將開啟,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來。
從一人參加奧運會,到承辦奧運會──圓夢之路勾勒民族興衰的百年滄桑
上世紀初的1908年,《天津青年》雜誌曾經提出了三個問題:中國何時能派一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這是向我們整個民族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吶喊:什麼時候我們的祖國才能強大?
“1908─2008”,整整一百年。100年前,中華民族積貧積弱,內憂外患;100年後,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
上世紀90年代初,經歷了10多年的改革開放後,北京代表中國提出了舉辦2000年奧運會的申請,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提出申辦奧運會。在走到蒙特卡洛的最後一刻,這個世界大家庭的盛會與我們擦肩而過,北京以兩票之差落後於悉尼。1993年9月24日的那個淩晨,給北京、給中國、給奧林匹克運動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回憶。
1998年11月,中央決定由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1999年4月6日,北京遞交了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書,北京代表中國又一次站在了申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跑線上。
2001年7月13日:世界選擇了北京、選擇了中國。
兩次申辦,七年籌備,百年追夢,中華民族的奧運之路,折射出的就是我們民族興衰的滄桑歷史。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的足跡有令世界矚目的輝煌,也有仰天長嘆的悲壯。我們的先人曾與人類文明的潮頭並進,在世界文化的寶庫中繁星閃爍,現實世界卻走到這樣一個極端:不過百多年光景,四大發明的故鄉,就在閉關鎖國的陳腐和列強的堅船利炮中沉淪下去。這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正在興起的時代,也是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年代。“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離我們是那樣的遙遠……
1932年,一位叫劉長春的大學生隻身在海上漂泊20多天到達洛杉磯,作為中國唯一的運動員,參加了第十屆奧運會男子100米比賽;
1936年在柏林舉辦的第十一屆奧運會,進入撐竿跳決賽的中國運動員符保盧,竟買不起比賽用竿;
1948年倫敦舉辦的第十四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是參賽團中唯一住不起奧運村的。
在那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的時代,中國的奧運之路和國運一樣,寫滿了深深的屈辱,留下了重重的悲壯。
1949年10月1日,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門徐徐開啟,古老的中國加速匯入世界文明的潮流,中華民族真正走向偉大復興之路。
國運興,體育興。奧運,那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夢,開始和我們越來越近;五環,那粒被深埋的種子,又開始在心裏萌動。
1979年,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得到公正、圓滿的解決。
1984年7月29日,在洛杉磯舉辦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中國的奧運之路出現了歷史性的轉折:許海峰一聲槍響,中國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巧合:這個城市,就是52年前劉長春代表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地方。52年,一個民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遷。奧運會的歷史在洛杉磯,對中國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記錄。
1990年,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北京舉辦並取得圓滿成功,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了舉辦大型綜合體育運動會的越來越強大的物質基礎與組織能力。
開放的中國盼奧運,開放的中國完全能夠辦好奧運。改革開放使我們有了申辦的勇氣和條件。北京在1991年12月,向國際奧委會正式提出申請。“北京能夠提出申辦奧運會,本身就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祥和,人民安居樂業,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回顧起中國申辦奧運的歷程,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教授感慨萬千。
中國何時能自己舉辦一屆奧運會?自1908年開始就回蕩在中國人心頭的這個悲壯的問號,終於有了最圓滿的答案。2008年8月8日,奧運聖火將在中國北京熊熊燃燒。為了這個夢想,一個不畏艱難的民族走了整整100年,橫跨了兩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