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 張陜鋒
電影《男兒本色》、《英雄本色》其所以風行天下、激動人心,是因為男兒除暴安良,伸張正義;英雄肝膽相照,義薄雲天。那麼,一個普通工人竇鐵成為什麼引起媒體的熱烈關注?為什麼讓人們為之深深感動?竇鐵成近三十年的奮鬥,是工人的傳奇故事,也是工人的生命畫卷,這其中何嘗不蘊含著當代産業工人的本色品質呢?
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經濟建設舉世矚目,但産業工人的社會地位令人堪憂。一方面,國家優化産業結構、突出第三産業,在巨大的轉型中,工人從雄渾、粗獷、豪邁、有力的傳統形象,要向知識型、技術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型産業工人轉變。面對競爭和挑戰,有抱怨、徬徨者,有被時代淘汰者,使原本的工人形象變得模糊而多元。另一方面,工人在追尋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中上下求索、四面碰壁。當領導的手握權利,做生意的財源滾滾,做工人難以“發家致富”,更不能“出人頭地”。缺乏主人翁樣的“自動自發”和創業激情,淪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無奈,是一部分基層工人的真實寫照。
從竇鐵成身上,人們看到工人在時代潮流中劈波斬浪,是站在風口浪尖的自信和建功立業的豪情。竇鐵成所在的中國中鐵一局,風餐露宿修路架橋,四海為家獻身工程,即使高樓拔地而起,地鐵燈火通明,工人來不及欣賞,就開往下一個工地,被稱為中國的“吉普賽人”。竇鐵成工作近三十個年,回家不過三年,他寫到“我知道天涯路漫漫、我卻要去海角遙遙”。但竇鐵成從未放棄過一個工人的追求,以初中文化程度、農村“土電工”成長為電力變配電施工專家,三大箱的專業書籍、60多本工作筆記、38個一次開通的變配電所就是他奮鬥足跡的最好見證。
為什麼竇鐵成不曾放棄一個工人的執著追求呢?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學習呢?竇鐵成1979年參加招工考試進入中國中鐵一局,時年23歲,已為人父。從農村出來,他想讓妻兒過的好一點,想著當一名更有價值的鐵路工人。當他從戈壁灘頭轉戰崇山峻嶺,當他親手締造的電力線送來光明,當企業作為沃土滋養他一步步成長,他的思想變化昇華──“當工人就當一個好工人”。竇鐵成有了這樣的樸素閃亮的思想,才會廣收門徒、把技藝無私傳授給300多個徒弟,才會從200公里時速的浙贛鐵路奮鬥到京珠高速公路大動脈,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輝煌。
“當工人就當一個好工人”是竇鐵成的人生信條,是他成功的法寶。作為當代産業工人,竇鐵成並非“死抱傳統”,他接受新事物,CAD製圖、QQ視頻聊天、帶藍牙的攝像手機。他有一顆感恩的心,用獨有的方式表達著愛,捕捉著快樂,他在工友生日時寫上一首小詩,他用拼音寫成書信寄語女兒,他用相機記錄他走過的山山水水,用笛聲記錄著想家的萬千思緒。作為一名工人,他的人生那麼精彩、富足,甚至令人嫉妒。
有的人或者瞧不起竇鐵成這樣的工人,認為他傻、不值得、所得與付出不成比例。而這些人説起工作,就想當老總、幹事業、賺大錢,但油瓶子倒了也不願扶一下;説起愛國,就想著闖進某國大使館、砸爛某國在華的大超市,卻隨手把煙頭扔在草坪上。
很多人抱怨社會浮躁、惟利是圖、物欲橫流,工人的待遇低、工作差、缺乏成就感。而有的工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輕視職業,缺乏基本的責任,自我放縱、得過且過,那最終傷害的只能是自己。開放性的社會思想趨於多元化,但主流的價值觀念是支撐社會發展和推動時代進步的思想原動力,這是竇鐵成作為一名工人自覺行為的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保持的高度統一和和諧一致。社會轉型的陣痛對産業工人即使痛苦煎熬的過程,但只要把握命運、與時代共呼吸,就會完成鳳凰涅磐樣的重生!
2007年,曾蔭權在競選香港特區第三屆行政長官時説:“我會做好這份工!”剛開始,這句話在大街小巷淪為笑談,但隨著時間沉澱、人們發現,即使是香港最高行政長官,都要“做好工”。竇鐵成“當工人就當一個好工人”這句樸素的話擲地有聲、重於泰山;一語中的、令人感動,他道出了當代産業工人的心聲、展示出時代精神中嶄新的工人本色。
責編:修榮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