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知識引領工人前行

 

──記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專家型技術工人竇鐵成

CCTV.com  2008年04月24日 14:04  來源:光明網  
專題:中國中鐵一局“工人教授”竇鐵成

  3大箱專業技術書,陪著他輾轉全國45個變配電所和5條鐵路線;60多本筆記,工工整整地記錄著100萬餘字的學習和工作資料。工作近30年來,提出合理化建議及工藝改革30次,負責安裝的38個變電所全部被評為優質工程,解決技術難題52個,排除送電運行故障310余次,用自己所學知識節省成本、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1380萬元。

    這些數字,是一個只有初中文化、不斷自學的普通工人創造的。他,就是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電力工人竇鐵成。他善於學習、技術精湛,堪稱電力專家;主動傳授、毫無保留,身邊的工友、同事甚至業主都尊稱他為“竇教授”。

                          “可以沒文憑,但不能沒知識”

  竇鐵成1956年出生在陜西蒲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受著家庭讀書氛圍的熏陶,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由於歷史原因,初中畢業後在農村務農。在農村勞動的七年中,知識來源渠道少、文化書籍匱乏,他就把父親的醫書、哥哥的汽車修理書籍看了個遍。

  1979年,竇鐵成通過了中國中鐵一局的招工考試,被分到電務公司工作。1980年7月,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鐵一局電力技術培訓班。中國中鐵一局電務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劉健當時也在培訓班裏學習。劉健説,如今回憶起當時的老竇,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學習勁頭。當時只要教室的燈亮著,哪怕只有一個人在學習,那一定是竇鐵成。雖然參加工作年頭少,學歷又低,但竇鐵成卻在最後的結業考試中拿了最高分。班主任對這個好學的學生喜愛有加,在鑒定中寫著“此人可以重用”。

  竇鐵成這股學習的勁頭並沒有隨著培訓班的結課而結束。這些年中,他前後花費近萬元買了三大箱子書。《鈑金工藝》、《機械製圖》、《高等數學》、《電磁學》,都被他一一消化。“師傅常説,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知識!”徒弟耿麗娟説,師傅每次看到她,必問的內容就是最近在學什麼,還督促她參加本科自學考試。

  在竇鐵成的宿舍裏,有一盞簡陋但造型奇特的折疊式檯燈很惹眼。竇鐵成説,那是他自己用一些廢舊材料加上電熱毯的開關製作的,有的地方條件艱苦,夜裏用燈不方便,他這麼多年一直帶著這盞小檯燈,方便隨時看書學習,還不影響他人。

  聽説媒體團要來採訪,公司的同事張羅著陪老竇去商場買幾件“像樣的衣服”。上班、回家經常路過的商場,老竇十幾年沒有進去過。同事感慨説,老竇除了工作,真是“學習、學習、再學習”。

  他把學習心得和工作中的技術難點都一一記錄下來,整理成了60多本、100萬多字的工作學習筆記。

           “知識不應用,就是一堆廢銅爛鐵”

  看過竇鐵成筆記的人都會由衷地佩服他的認真和持之以恒。翻開這些筆記,每一個字都工工整整,頁眉記錄著日期和天氣,還都編注了頁腳。有的系統地記錄了專業技術類問題和難點,還編了目錄,方便檢索。“學過的東西,不能讓它躺在那裏睡大覺。知識一定要應用起來,學過了不用於實踐,那就是一堆廢銅爛鐵。”竇鐵成總是這樣告訴徒弟們。

  徒弟們也在工作中體會到了師傅這句話的意義。2008年4月3日,徒弟呂春在施工過程中遇到難題,需要水電段定員表,但到處都找不到相關資料,只好向師傅求救。竇鐵成在電話中告訴呂春,“有一個黃色封皮的筆記本,用塑料線裝訂,封面上是一隻手套,上面還畫了一顆鑽石,裏面有你想要的數據。”呂春按照師傅的描述找到了筆記本,在裏面看到了清清楚楚的數據,而記錄時間是1996年6月16日。呂春笑著説,“我們老革命的記性好著呢。”

  電務公司裏很多人都知道竇師傅隨身帶著三件寶:工具包、數碼相機和筆記本。在工地上發現問題,工具包可用於隨時修理,用相機拍下故障圖片,再記錄在筆記本上。這樣圖文並茂,能夠讓徒弟更直觀地了解、學習。

  竇鐵成的徒弟中有不少是大學生。他説,自己很羨慕這些年輕人,他們在學校裏接受系統的教育,整體素養好,學習時能少走很多彎路。但他們也有不足,就是不能把理論與實踐聯絡起來,動手能力比較差。他告訴徒弟,“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就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在實際工作中帶著問題學,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弄清背後的原理,讓知識更加牢固,更加實用。”

  竇鐵成説,自己最欣賞的科學家是富蘭克林,富蘭克林在研究雷電時,雖然有一些盲目愚昧,但他勇於實踐,最終發明了避雷針,正是這種敢於實踐的精神造福了後人。

  2006年,浙贛鐵路板杉鋪牽引變電所施工過程中出現難題。按照要求,變壓器引入線為銅板雙導線。但這種導線在國內買不到,從國外買費用昂貴,工期也不允許。竇鐵成組織大家利用現場既有的銅排、銅螺栓等材料,加工製作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全銅間隔棒。這一技術在整個浙贛線迅速推廣,被設計院專家評價為“行業一流”。

  竇鐵成也在工作中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學習新知識。電腦開始普及時,他已經四十六歲了,但他從學拼音、學打字開始鑽研,如今對CAD製圖、其它工作軟體已經應用自如。2006年公司新購進了一台30萬元的機電設備保護測試儀,他第一個完全掌握了電腦、儀器、設備聯動和測試技術。

                  “什麼叫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一根筷子易折斷,眾人划槳開大船。竇鐵成總是願意用自己的工作方法,帶動整個團隊共同進步。在他的影響下,很多徒弟和工友們都養成了記工作學習筆記的習慣。多年的知識技術經驗積累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他也一直主動要求把這些傳授給大家。

  中國中鐵一局黨委書記張為和説,竇師傅的這種毫無保留的精神非常難能可貴。張為和説,記得自己剛參加工作時,向一位工程師請教問題,這位工程師在口頭上答應得非常好,到了關鍵時刻就是不肯透露,無奈他只好通過各種方式自學,走了不少彎路。

  但竇鐵成從不搞技術封鎖。1988年,西安到安康的鐵路建設正忙,中國中鐵一局電務處秦嶺電管隊負責為秦嶺隧道施工供電。一天,電管隊在秦嶺山上的四個變電所接連跳閘,電全斷了,可值班人員卻找不到故障點,便打電話求助竇鐵成。當時西安也在停電,竇鐵成正在辦公點辦公,他點著蠟燭,從隨身攜帶的包裏拿出圖紙,分析後通過電話指揮現場值班人員排除了故障。

  1990年至今,竇鐵成講授電力、變配電技能知識講座260余課時,培訓300多人次。他説,一個人的努力只是有限的力量,必須把周圍工友、同事都帶動起來,共同努力。在這樣的氣氛下,才能共同進步。“什麼叫好?套用一句廣告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公司裏,電力專業三分之二的職工是他的徒弟,其中有35名是技師,7位電力工高級技師中,他的徒弟佔了5人。

  除了在團隊中無私傳授,無論是誰,即使是不認識的人向他求助,他都會認真地幫助分析故障,並儘快找出方法排除,他的手機號碼被業內稱為“技術120”。

  在東烏鐵路施工時,由於工期緊,需要大量人才,但一時業主又找不到了解設備的師傅去教。竇鐵成自告奮勇,承擔了80名大中專畢業生的培訓工作。白天他照常工作,晚上把學生分為幾批,有理論有實踐地教學。很多學員説,在竇師傅身上,不僅學到知識技能,還學到了人生的態度和一種敬業精神。他們告訴記者:“我們有個好教授,他姓竇!”

  徒弟賈中華坦言,自己曾經不理解師傅的無私: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你把技術都教給了別人,自己靠什麼吃飯呀?師傅告訴他,很多知識在某個地方不一定用得上,但如果傳授給別人,也許就用在了別的地方,説到底也是用在咱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都是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一番話説得賈中華心悅誠服。

  滿載著榮譽,帶著種種頭銜,如今已成為“名人”的竇鐵成卻説:“再好的花兒,只有開在肥沃的土壤上,才能茁壯成長。這些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是一起奮鬥的工友們和組織給的,屬於身邊的同事們,屬於中國中鐵一局。”中國中鐵一局也掀起了向竇鐵成學習的高潮,在與竇鐵成一起看他的專題紀錄片時,記者看到他在悄悄地擦拭著淚水。他説,知識是立身之本,集體是成長沃土。絕不辜負國家對自己這名普通工人的厚愛,將更加努力為中國中鐵一局,為祖國的鐵路電力事業貢獻力量,並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記者 曲一琳)
 

責編:修榮騰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