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週刊]2008“兩會”:變化

 

CCTV.com  2008年03月08日 22:42  來源:CCTV.com  
進入[新聞週刊]>>

專題:2008年全國兩會

專題:兩會網上視聽間

    CCTV.com消息(新聞週刊3月8日播出):點擊觀看視頻>>>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打開《新聞週刊》。這一週,最大的新聞當然是正在舉行的兩會。這次兩會的熱點很多,比如換屆,比如在物價上漲的背後,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出現微妙變化的情況下,經濟走勢和相關政策會不會進行調整,如何應對?社會保障和民生以及雨雪冰凍災情引發的思考,還有大部制的改革等等等等。在這其中,兩會人員的構成也成為媒體和公眾普遍關注的新聞。在人大方面,一線工人代表比上屆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層農民代表比上屆增加了七成以上。而相對應的省級政府組成機構的官員代表比上屆減少三分之一。而在政協,新委員人數達到1232名,超過政協委員總人數的一半。同時,多名私企老闆也進入兩會,成為中國新的參政力量。如此巨大變化的背後究竟在透露著怎樣的信號?又暗示著怎樣的方向?《新聞週刊》本週關注兩會的這種變化。
  陳德委員:我將就老百姓關注的就業、社會保障、物價等相關問題提出建議。
  朱建民委員:我帶來的提案是加強和諧企業建設方面的.
  人大代表 楊艷: "這次我比較關心的是我們邊疆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
  人大代表 武廣華:發揮好我們的作用,讓老百姓看病呢方便一些,能夠承受得起,看得起病。"
  變化,幾乎在每一年,輿論都不會放過發生在兩會上的哪怕是一點點微小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的累積,也在真實地記錄著這個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2008年的三月,種種跡象顯示,這或許又是一個將發生巨大變化的年份!
  美聯電視中國區總監 包羅曼:我們會報道高層人事變動的新聞,這些人的辦事風格,他們將會怎樣影響政府,黨和政策,以及諸如此類的事。
  俄羅斯國際文會電訊社 柯舍夫 :我關心中國如何防止明顯的通貨膨脹,防止經濟過熱。
  越南記者:我關注環保和人民生活的條件。
  路透社記者 簡森:我們每年都會看政府打算花多少錢在農村,為了做一些補貼,這一直是我們要關注的一個事情。
  科特迪瓦廣播電視臺 記者 古埃當:我們對所有的話題都很感興趣。
  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 田琦:截止目前共有來自42個國家、225個機構、843名記者報名來採訪兩會,報名採訪的記者人數比去年增加了20%。
  2008年,國內的記者們需要迅速地適應這樣的變化:中國的兩會,已經變成了國際新聞的戰場。作為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的路透社,今年竟然派出了40人的龐大隊伍,通過圖片、文字和視頻向全球發送中國的兩會報道。而科特迪瓦國家電視臺的記者,則是第一次來中國,自然也是第一次採訪中國的兩會。看著眼下活躍在各個會場的外國記者,我們真不敢想象幾個月之後的奧運會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那肯定是一場競爭白熱化的新聞大戰!
  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 祝壽臣:通過這一系列辦法進一步展示了兩會更加開放、更加透明的新形象。
  香港媒體 :"我的同行都覺得兩會一年比一年開放"。
  新聞聯絡員:這個地方就是我們駐地為委員提供的集中採訪區,過幾天將在這裡接受中外媒體的集中採訪。
  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 吳建民:這就是讓大家了解,讓外界了解,政協在討論什麼,政協委員的意見,這將是我想是小組討論對外開放,而且這個數量比較大,基本上開放,基本上,大概都是開放的。
  2008年,5000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需要面對三千多名國內外的記者,他們的一舉一動,一個觀點、一個看法,都會得到記者們充分的報道。
  2008年,中國的兩會更加的開放,記者們的採訪獲得了更大的自由,更多場次的代表團討論允許媒體現場採訪。就在政協會議召開之前,中國政協網還公佈了委員們的基本信息,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的姓名、民族、職務一目了然。此外,兩會的記者招待會數量也增加了不少。

1/5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