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設立“禁痰日”能根治隨地吐痰?

 

CCTV.com  2008年03月01日 08:32  來源:新華網  

  北京又將增添一個“日”了。據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病的高發期,為提倡講衛生的生活方式,根除部分市民隨地吐痰的陋習,北京擬在年內將某日定為“禁痰日”,具體日期及相關內容正在商討之中。(2月29日《京華時報》)

  “禁痰日”不禁讓人聯想起“讓座日”、“無煙日”、“無車日”……設立“某某日”正悄然向我們走來。

  不可否認,設定這些“日子”都是從積極的意義出發的。如“禁痰日”,目的是“提倡講衛生的生活方式,根除部分市民隨地吐痰的陋習”;“讓座日”是為了“進一步提醒市民主動為老、弱、病、殘、孕乘客讓座”的意識;設立“無車日”是為了改善空氣質量,號召人們增強環保意識。但凡事就怕過猶不及,“日子”多了,難免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日子”疲勞症,有“日”成為“無日”。

  設立“某某日”表明看是公權力積極介入公德、引導公德,其實這是一種懶政的表現。提升整個社會的公德意識,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觀念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做多方面艱苦細緻的工作。如果政府能夠改善公共衛生環境,那麼隨地吐痰的現象肯定會大為減少;如果加強平時的衛生宣傳教育,加強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那麼隨地吐痰的現象也會得到有效遏制。隨地吐痰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還是由於相關部門的工作沒有做到位,人們的觀念沒有切實得到轉變。

  設立“某某日”,充其量只是為公眾打了一針“強心劑”,它最多讓公眾知道政府部門想要宣揚什麼。倘若政府部門不在具體工作方面做出努力,那麼就很可能引起公眾對“某某日”的反感,反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社會公德的建設,文明公民的培養,絕不是設立一個“某某日”就能達到的。對於公權力而言,設立“某某日”體現出的是一種浮躁,一種急功近利。而這對於公民公德的培養,肯定沒有什麼幫助。

責編:張托雅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