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社科院專家: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供需不匹配

CCTV.com  2008年02月29日 05: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8年高校畢業生已經突破500萬大關。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至去年9月1日,仍有大約144萬應屆高校畢業生未能如期就業。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勞動與人力資本研究室主任都陽表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在於就業市場的結構性失衡。

  都陽在2005年曾繪製了“新增勞動年齡人口變化”的曲線分析表格表明,2006年新增勞動年齡人口達到峰值,其後處於遞減趨勢,到“十一五”末期,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到800萬人。

  這個曲線對青年就業市場是否有借鑒意義?2008年大學生就業市場會呈現什麼趨勢?本報記者對都陽進行了訪談。

  中國青年報:您繪製的就業曲線分析表格表明,在2006年之後,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將處於遞減趨勢。但據了解,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又將再創歷史新高。2008年大學生就業市場將面臨什麼樣的趨勢?

  都陽:中國經濟每年增長很快,每年提供的就業崗位也是在增加的。但就業增加崗位不一定都是大學生的崗位。舉個例子,每年新增1000萬個就業者,有1000萬個崗位。但其中有800萬是農民工的崗位,500萬畢業大學生盯著另外200萬個崗位。看上去供求是平衡的,實際上存在一個結構性失衡。

  我國的經濟早已開始轉型,但高等教育體制和勞動力市場的銜接,迄今沒有根本性的轉變。這幾年,沿海地區對於技術人員的工資上漲是比較迅速的,這類人才的短缺是比較明顯的。所以並不是説整個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不平衡,更主要的是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沒能很好地對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中國青年報:2月19日,中國政府網公佈《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表示要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您對政府促進青年就業有何建議?現有的制度建設和落實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

  都陽:政府正在將促進大學生就業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中。教育制度改革要深化,包括招生數量、培養內容、培養對象,都應該和勞動力市場緊密結合起來。政府也通過政策去引導企業增加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國青年報:也有人把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歸結為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人職匹配度很低。您認為存在這種現象嗎?各地政府應該如何建立就業市場信息服務體系?

  都陽:研究勞動力市場的人説,目前存在兩種不同的失業類型,一種是摩擦性失業,一種是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主要是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例如農民工,他們對勞動力市場的信息掌握很難充分,只能依靠親戚朋友等人際網絡獲得信息。但大學生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學校招聘獲取就業信息,信息是比較充分的。他們就業難主要是因為人才供應和市場需求不匹配。

  相關鏈結: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