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朝聞天下):
法制日報──環保總局發佈首批“雙高”産品名錄
法制日報的消息:環保總局昨天發佈首批“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産品名錄,同時向商務部、海關等部門建議,取消39種“雙高”産品的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
人民日報──“綠色貿易”政策限制“雙高”産業
人民日報的文章認為,限制“雙高”産業,不僅是對我國自己的環境和公眾健康負責,限制其産品出口,也是履行國際環保義務的實際行動。
文章認為,“雙高”産品名錄,作為“綠色貿易”政策的基礎內容之一,和之前出臺的“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證券”構成了一套環境經濟政策的“組合拳”。
中國環境報──推進制度建設 實現綠色增長
環境報時評文章還認為,一系列“綠色經濟”政策的出臺,影響著企業的戰略決策、經營決策和潛力空間,兼顧了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將促使中國經濟實現綠色增長。
中國青年報──制度比環保風暴靠得住
在數度掀起環保風暴之後,最近這一系列環保新政的推出,可以看出環保部門正在另辟新途,從制度建設尋求減緩生態危機的出路。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曾一針見血的指出,沒有建立長效機制的風暴,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正如昨天我們説到的,中國青年報的這篇文章,制度比環保風暴靠得住。在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強制度建設,才是解決中國環境問題的關鍵。
人民日報──環保“組合拳”如何不落空
除了制度的建立,“組合拳”打出來了,如何保證不落空?
人民日報的經濟時評認為,消除地方保護和法律空白兩大障礙,是保證環境經濟政策落實的關鍵。
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黨政官員環境保護的問責力度;另一方面在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中,將所有市場參與主體置身於科學、合理、明確的法律規則之下。從而使不守規則、非法獲利者受到必要的司法追究,利益受損者能借助法律得到及時救濟,稀缺的資源能源能通過市場得到有效配置。
在人們對環境經濟政策寄予厚望之時,環境經濟政策也期待著各方力量的保駕護航。
責編: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