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推出志願者註冊制度。2006年上半年註冊人數為1700萬,2007年年底便陡增到2511萬,年均增幅超過30%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1993年初春,團中央發起實施了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2萬餘名鐵路青年率先打出“青年志願者”的旗幟,在京廣鐵路沿線開展了為旅客送溫暖志願服務。之後,青年志願者行動迅速在全國展開。15年後的今天,中國遭遇了50年不遇的雪災,數十萬志願者再一次在京廣鐵路沿線等一展風采,“愛心融冰雪,互助戰嚴寒──志願者抗雪救災大行動”,吸引了全世界媒體的關注。
去年以來,伴隨著2008北京奧運會的日益臨近,社會對志願服務的參與熱情越來越高,目前,北京奧運會的賽會志願者報名人數已突破76萬,遠遠超過歷屆奧運會志願者的報名人數。事實上,數百萬青年志願者早已經為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海《財富》論壇年會、第21屆大學生運動會等大型賽會活動,提供過優質高效的志願服務。組織青年為大型活動提供志願服務在全國已成通行做法。
中國青年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與我國20多年來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在計劃經濟一統天下、集體意志完全取代個人意志的社會,很難孕育出現代意義上的志願服務形式。所以,只有到了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和整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我國的志願服務才出現了“蝶變”的歷史性飛躍。
另一方面,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社會轉型,對志願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志願者行動更強調社會化而非政治化動員,強調自主、自覺、自願,充分尊重青年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意識,變志願服務“單純付出”為“雙向受益”,使廣大志願者在服務的同時能夠開闊眼界、增長才幹、凸顯自身社會價值。這種追求社會進步與自我發展的雙重實現,是志願者活動的深層社會基礎。
有研究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上的社會才能産生比較普遍的志願服務行為,即大部分人才可能有時間、精力及能力考慮這個問題。我國現在的人均GDP已達1700美元,具備了廣泛的志願服務的社會基礎。1978年~2006年間,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從3645億元增長至209407億元,增長56.4倍,年均增長15.6%;人均GDP從 381元上升至14040元(2005年),增長35.9倍,年均增幅14.3%。自2002年,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推出志願者註冊制度以來,得到廣大青年的熱情參與。據了解,2006年上半年註冊人數為1700萬,2007年年底便陡增到2511萬,年均增幅超過30%。可以説,我國志願服務的增長幅度大大超過GDP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