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國將於2009年發射嫦娥一號備份衛星

 

CCTV.com  2007年12月02日 03:04  來源:新聞晨報  
  [內容速覽]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上海科學會堂透露:2009年,我國可能發射一顆“嫦娥一號”的備份衛星,這顆備份衛星很可能不用繞地飛行就直接奔月。

專題:“嫦娥一號”探月行動

    自“嫦娥一號”順利奔月後,另一顆備份衛星也有望上天。昨天晚上,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上海科學會堂透露:2009年,我國可能發射一顆“嫦娥一號”的備份衛星,這顆備份衛星很可能不用繞地飛行就直接奔月。

  ■透露───“嫦娥”備星發射

  不用繞地飛行直接奔月

  歐陽自遠透露,根據初步計劃,2009年我國可能發射一顆備份衛星。之前,很多國家發射的月球探測器都有失敗的記錄,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早在“嫦娥一號”發射前,我國相關部門就曾考慮:一旦“嫦娥一號”發射等環節出現問題,將儘快發射一顆備份衛星。

  可喜的是,目前“嫦娥一號”狀態良好,這也使得我國科學家能夠有更多時間充分準備發射這顆備份衛星。

  與“嫦娥一號”在奔月途中多次變軌不同,這顆備份衛星很有可能不用繞地飛行就直接奔月。“‘嫦娥一號’選擇的奔月道路是最為安全的,而備份衛星就不會這麼麻煩。”歐陽自遠解釋説,備份衛星的發射方式、運行軌道以及所做的工作將在“嫦娥一號”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技術上肯定比“嫦娥一號”更為成熟。

  ■澄清───照片抄襲美國

  與美國所拍照片有細微差別

  最近一些網友對“嫦娥一號”傳回的首張圖像表示懷疑,認為該圖抄襲了美國2005年所拍的月表圖像。對於該傳言,歐陽自遠院士坦率地作出回應:“可能最近大家在談論華南虎照片的真假,因此也開始懷疑‘嫦娥’傳回圖像的真假。‘嫦娥’傳回的圖像確實是真的,是經過非常複雜的拍攝、傳輸、接收、處理過程後得到的。”

  歐陽自遠介紹説,因為兩張圖像拍攝的是同一個區域,拍攝時間也很接近,看起來自然差不多。但是仔細觀察,兩張圖片還是有一些細微差別的。

  最近,一位加拿大華僑在認真對比兩張圖像之後,就發現“嫦娥一號”所拍圖像上某個地方有兩個小坑,但是在美國所拍的圖像上,同樣的地方只有一個小坑。多出來的那個坑很可能是2005年後月球遭受新的撞擊而形成的。

  歐陽自遠介紹説,通過“嫦娥一號”傳回的首張圖像,科學家們已經獲得了很多信息。比如,圖像右上角有兩個地方看起來比較暗,坑少一些,而其他地方則比較亮,坑也比較多。這種現象表明,暗的地方更年輕,大約有30多億年,明亮的地方則比較古老,大約有42億年。

  此外,從這張圖像也可以觀察到月球上的碗形坑、中心錐形坑、多環坑等,不同坑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預測───最終命運走向

  運行超一年,可能撞擊月球

  由於“嫦娥一號”實現了零窗口發射,節省了很多燃料,截至目前,“嫦娥一號”還積攢著很多燃料,完全能夠滿足正常運行的需要。

  “‘嫦娥一號’的最終命運還未確定,從現在的燃料情況來看,‘嫦娥一號’的運行很可能超過一年,我們會給它安排更多的工作。”歐陽自遠介紹説,但最終“嫦娥一號”的軌道肯定將不斷降低,直到落到月球上,與其白白墜落,不如主動撞擊。

  據了解,其他國家也曾做過撞擊月球的實驗,但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結果,為了使“嫦娥一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多作一點貢獻,還需要更廣泛徵求意見,最終選擇最可行最有價值的方案。歐陽自遠認為,一年以後中、日、印三國的探月衛星都將到位,在撞擊方案的選擇上,可以相互溝通、相互幫助,更好地做好測量工作。

  ■釋疑───所傳數據使用

  向全國科學家、天文愛好者公開

  目前,“嫦娥一號”所搭載的儀器已全部打開。據歐陽自遠介紹,在一年的工作中,所傳數據總量將達到28T\(1T約等於1000G\)。

  這些珍貴的數據將如何使用呢?“我們的數據將提供給全國科學家。”歐陽自遠説,“嫦娥”工程所使用的科研攻關費用來自全國的納稅人,因此,它所獲得的數據也應該提供給全國的科學家。今後,有需要的我國科學家甚至是天文愛好者,都可以按照一定程序,向相關部門申請,經審批之後就能獲得相關數據。

  相關新聞:

  執行嫦娥一號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回國

  “嫦娥一號”將在元宵節遭遇5.5小時月食考驗

  嫦娥一號總設計師葉培建:嫦娥月照不是華南虎照

  “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嫦娥一號衛星已傳回第一批圖像數據

責編:趙德禮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