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食品安全問題及監管

CCTV.com  2007年11月25日 14:04  來源:學習時報  
專題:國際食品安全高層論壇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國家經濟健康發展,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到政府和國家的形象。我國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食品安全。

  從總體上來看,中國的食品質量水平穩步提高,食品安全狀況不斷改善,食品生産經營秩序顯著好轉,這也為促進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保障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食品産業質量安全形勢及面臨的問題

  食品工業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我國食品産品結構趨於優化,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有效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需求。食品質量水平不斷提高,一是食品總體合格率穩步提升;二是全國各省(區、市)食品質量呈共同提高的態勢;三是重點行業的食品質量達到較高水平;四是優質食品成為市場主導産品。食品進出口保持高水平增長,首先出口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其次進口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穩定。

  當前,一方面我國食品安全隱患客觀存在。從生産環節來説,食品質量安全突出存在五方面問題。一是整體質量水平仍然較低;二是假冒偽劣食品時有發生;三是食品污染問題嚴重;四是食品標識濫用問題日益突出;五是新技術帶來新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國外炒作和不斷抬高的技術壁壘,加劇了中國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

  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主要措施

  1.從源頭開始的全過程監管制度。多年來,中國立足從源頭抓質量的工作方針,樹立了全程監管的理念,堅持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監管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一套符合中國實際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制度。2004年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決定》,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分工原則,採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理順了有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能,明確了責任。該決定將食品安全監管分為四個環節,分別由農業、質檢、工商、衛生等四個部門實施。其中初級農産品生産環節的監管由農業部門負責,食品生産加工環節的質量監督和日常衛生監管由質檢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由工商部門負責,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由衛生部門負責,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組織查處重大事故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進出口農産品和食品監管由質檢部門負責。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分工明確,密切配合,相互銜接,形成了嚴密、完整的監管體系。

  2.食品監管制度。一是啟動實施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強化農産品質量安全工作。二是嚴格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包括生産許可制度、強制檢驗制度和市場準入標誌制度。三是加大食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力度。包括嚴格執行公告制度、整改制度和處罰制度。四是加強對食品小作坊的專項整治力度。我國存在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等決定了對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的監管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目前,10 人以下的食品生産加工小作坊是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對從事傳統、低風險食品加工的小作坊,我們堅持“監管、規範、引導、便民” 的工作原則,一方面通過關停並轉等方式,讓小作坊儘快達到市場準入條件;另一方面強化監管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發生。近年來對小企業小作坊重點實施了四個方面的監管:一是基本條件改造,達不到要求的不得生産;二是限制銷售範圍,小作坊生産加工的食品銷售範圍不得超出鄉鎮行政區域,不準進入商場、超市銷售;三是嚴格限制預包裝,小作坊生産的食品在獲得市場準入資格之前不得使用相應包裝,防止其喬裝打扮混入市場;四是公開承諾,小作坊必須向社會公開承諾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濫用添加劑,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産品不進入商場、超市銷售,不超出承諾區域銷售,確保食品達到最基本的安全衛生要求。

  3.推行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建立並實施了以“三員四定、三進四圖、兩書一報告”為主要內容的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三員四定”即按照定人、定責、定區域、定企業的方式,確定質檢部門食品安全監管員到鄉鎮(辦事處)負責食品生産加工企業的具體監管工作,鄉鎮政府協管員協助開展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社會信息員收集提供各種食品質量安全違法信息。“三進四圖”即進村、進戶、進企業,調查摸底,建立食品生産加工企業檔案,制定企業變化動態圖、食品行業分佈圖、監管責任落實圖、食品安全警示圖,實施動態監管。“兩書一報告”即政府簽訂責任書,企業簽訂承諾書,質檢部門定期寫出食品安全報告。

  4.加強食品流通領域的監管。深入實施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闢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倡導現代流通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推進經銷企業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和質量承諾制度,以及市場開辦者質量責任制;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質量監測制度,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銷毀、公佈制度;加強畜禽屠宰行業管理;打破地方封鎖,鼓勵質量優、信譽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全國流通;健全社區食品加工流通服務體系;強化食品安全標識和包裝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裝、假標識、假商標印製品。

  5.加大餐飲等消費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餐飲衛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中國政府在餐飲業衛生監管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加大對餐飲衛生的監管力度,制定並落實《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範》,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加強餐飲環節監管。二是推進餐飲業、食堂全面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完善和加強食品污染物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建設。三是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查處大案要案,並及時向社會通報。四是加強學校衛生工作,部署開展全國學校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專項檢查工作,預防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五是開展食品危險性評估,科學發佈食品安全預警和評估信息。

  6.全面開展食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為解決一些地區、一些食品的假冒偽劣問題,全面開展了食品質量安全區域整治。組織實施了“百千萬工程”,圍繞確定的重點區域、重點加工點、重點加工戶及加工的食品,採取構建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加強標準和檢測等技術力量建設、加強對企業的技術服務、推動組建食品行業協會、加大執法打假力度等措施,解決了一批區域性制售假冒偽劣問題。同時,工商、質檢部門不斷加大食品執法打假工作力度,以食品質量安全為主線,突出生産加工源頭,部署開展專項執法打假行動,嚴厲打擊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産加工食品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嚴厲打擊證照皆無的制假制劣黑窩點。

  7.強化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建立了全國食品安全風險快速預警與快速反應系統,積極開展食品生産加工、流通、消費環節風險監控,通過動態收集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初步實現了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早發現、早預警、早控制、早處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應機制,包括風險信息的收集、分析、預警和快速反應,做到立即報告、迅速介入、科學判斷、妥善處置。

  8.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制度。8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第98號局令,《食品召回管理規定》自公佈之日起正式實施,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監管法律體系。實施食品召回是加強生産加工後續監管的一種有效措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則是從生産源頭把關,因此,食品召回制度與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使得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更加健全。《規定》共五章四十五條,主要內容包括食品召回的管理體制;食品安全信息管理;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評估;食品召回實施,包括主動召回、責令召回和召回結果評估與監督及召回食品後續處理,以及法律責任。按照規定,根據食品安全危害的程度的評估對食品召回分為三個等級,分主動召回和責令召回兩種形式,規定食品生産加工企業是食品召回的責任主體,要求食品生産者如果確認其生産的食品存在安全危害,應當立即停止生産和銷售,主動實施召回;對於故意隱瞞食品安全危害、不履行召回義務或因生産者過錯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擴大或再度發生的,將責令生産者召回産品。該規定明確了食品生産者是預防和消除不安全食品的責任主體,應當對其生産加工的不安全食品負責。通過規範程序要求,食品生産者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及時對不安全的食品通過更換、退貨、補充或修正消費説明等方式,減少和消除不安全可能導致的危害。這為我國迅速有效處理不安全食品,有效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危害,規範我國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活動提供了制度保障。

  9.加強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中國政府重視食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初步建立了企業食品安全誠信檔案,建立了食品生産加工企業紅黑榜制度,並充分發揮各類商會、協會的作用,促進食品行業的自律。大力實施扶優扶強措施,採取政策、行政、經濟的手段,對重信譽、講誠信的企業給予激勵,努力營造食品安全的誠信環境,創造食品安全誠信文化,增強全社會食品安全誠信意識。逐步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運行機制,全面發揮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規範、引導、督促功能。加強企業食品安全誠信檔案建設,推行食品安全誠信分類監管,重點建立食品生産經營主體登記檔案信息系統和食品生産經營主體誠信分類數據庫,廣泛收集食品生産經營主體準入信息、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消費者申訴舉報信息,做到掌握情況,監管有效。近年來,採用最新網絡技術,對食品質量安全實施電子監管網終端查詢,及時、方便、快捷、有效地辨別食品真偽,維護了消費者利益,打擊了假冒偽劣行為,促進了企業誠信建設。

  三、中國進出口食品的監管制度及政府加強監管的主要措施

  進口食品的監管。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建立了一整套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即:科學的風險管理制度;嚴格的檢驗檢疫制度;完善的質量安全監控制度;嚴厲的打擊非法進口制度。並採取有效保障措施,確保了進口食品的安全。

  出口食品的監管。中國政府按照“預防為主、源頭監管、全過程控制”的原則,建立健全了以“一個模式,十項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出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一個模式,就是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標準化”生産管理模式。十項制度,包括源頭監管三項、工廠監管三項、産品監管三項、誠信建設一項。

  1.加強種植養殖源頭監管。為有效控制動植物疫情疫病風險和農獸藥殘留,從源頭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和可追溯性,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對存在疫情疫病和農獸藥殘留風險的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實行檢驗檢疫備案管理。只有獲准備案的種植、養殖場的原料才可用於加工出口食品,所有獲准備案的原料基地在國家質檢總局網站上公佈。

  2.加強食品生産企業監管。中國對所有出口食品生産企業實施衛生註冊登記管理制度,只有獲准衛生註冊登記的企業方可從事出口食品生産加工。出口食品的包裝上還要加貼符合要求的具有可追溯性的標簽或標識,確保産品的可追溯性和對問題産品的召回。

  3.加強食品出口前檢驗檢疫。中國法律規定,所有出口食品只有經過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合格後方可出口,出境地海關憑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出境貨物通關單辦理出口食品的驗放手續。

  4.加強出口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全面實行出口企業質量承諾和紅黑名單制度,著力強化企業産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意識,促進企業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覺誠信經營的良好機制。

  我國政府對食品質量安全始終高度重視,各級政府都把加強産品質量特別是食品質量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來抓。尤其是自7月份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就加強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相繼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力度之大,世人矚目。國務院做出的這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凸顯了我國政府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的堅強決心。這些措施主要包括:1、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食品等産品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2、國務院召開全國質量工作會議;3、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4、國務院成立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導小組;5、國務院發佈《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6、國務院部署開展全國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目前,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工作正在全國各地全面展開,並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開局良好。專項整治決心大,聲勢大,力度大,社會反映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二是全面推進。八個專項整治已經全面部署,加快推進,都在短時間內做到了組織領導到位、集中人員到位、安排部署到位、督促檢查到位、輿論宣傳到位、有力地促進了整治工作的開展。三是成效明顯。通過開展這次專項整治行動,社會各界反響強烈,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的質量意識,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整治行動,相關執法部門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明顯增強,廣大企業作為質量第一責任人的意識明顯提高。國外政府與媒體對我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看法也有明顯轉變。

  (作者係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辦公廳主任)

責編:田詩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