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兇!弗洛伊德死亡真相

來源:玉淵譚天  |  2020年06月14日 20:51
玉淵譚天 | 2020年06月14日 20:51
原標題:
正在加載

  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已經引發了連續兩周的抗議活動。

  為了平息怒火,美國至少十余個城市都已經開始限制警察暴力執法。

  暴力可能會減少,那種族不平等呢?歸根到底,抗議者追問的,是誰殺死了弗洛伊德。

  這個問題,是抗議的原點,回答起來很簡單,也很複雜。

  兇手是警察?

  就弗洛伊德的死因,前後進行了三次屍檢。最終版報告顯示,弗洛伊德死於執法人員制服、束縛和頸部壓迫下的心肺驟停。

  警察,難辭其咎。但現在,一名涉事警察已被保釋出獄,那名用膝蓋壓在弗洛伊德脖子上8分46秒的警察肖萬,在首次聽證會上也沒有認罪。

  底氣來自於“經驗”。肖萬曾有過18起被投訴記錄,包括三起槍擊案和一起致死案。其中一次,用了25000美元就和解了事。

  歷來起訴美國警察很難,定罪更難。過去7年,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人死亡之後,只有1.3%的警察被起訴,而只有0.33%被最終定罪。

  有了“行兇無罪”的金鐘罩,美國警察自然有恃無恐。關鍵是,美國警察的執法權力本就沒什麼限制。

  因為自由持槍所帶來的高犯罪率,美國法律也賦予了警察極高的自衛權,當不確定對方是什麼狀態的時候,按最高方式處理,大部分時候是擊斃。對弗洛伊德實施的跪壓鎖喉,只是常規操作。

  這些職業“污點”並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大多數美國城市制定的警察合同細則都要求警察部門在一段時間後刪除警察的被懲戒記錄,有些僅在六個月後就被刪除。

  6月9日,華盛頓特區的地方議會一致投票通過了一項緊急立法,禁止使用頸部約束。

  “緊急”二字,很嘲諷。2014年,一位18的非裔少年,在與警察接觸3分鐘左右即被射殺,從那時起,“黑人的命也是命”已經喊了6年了。

  對非裔的粗暴和傲慢,貫穿于美國警察歷史。

  現代美國警察的前身,叫“Slave Patrols”,也就是南方蓄奴制下的白人巡邏隊。

  蓄奴,在美國當時的語境下,就是一些白人買家通過交易,購買非裔作為自己的奴隸。“白人巡邏隊”的主要任務,就是作為打手,追捕逃跑黑奴,鎮壓奴隸起義。

  今天的悲劇只是昨日的延續。美國抗議的領導者之一、美國反對種族主義和壓迫全國聯盟負責人弗蘭克·查普曼,給譚主分享了抗議的深層原因。

  奴隸制已經廢除150多年了,但藏在美國人心裏的歧視會減少麼?

  兇手是弗洛伊德自己?

  歐文斯·法默,美國非裔女性政治活動家,她評價:“我不支持弗洛伊德,他不是我的英雄。”

  這代表了一種聲音:弗洛伊德本身有罪。弗洛伊德的兩份驗屍報告都指出他在去世時吸食毒品過量。此外,弗洛伊德有六次犯罪前科,四次與毒品有關。

  在盧邁看來,歿年46歲的弗洛伊德,其實是美國非裔狀況的一個詮釋。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帶領基金會長期關注公平議題,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每年會與美國政商界及全球知名人士對話,謀求共同發展

  這讓譚主想起一部美國老中青三代非裔街頭對話的視頻,31歲的非裔對16歲的非裔説: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他(54歲的非裔)這麼大了,世界依舊沒變。10年之後,等你26歲了,還會和我同一處境。”

  與其説弗洛伊德有罪,不如説整個非裔群體從一開始就帶著“原罪”。

  第一個“原罪”是貧窮。上個世紀末,美國中西部有38%的非裔美國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是白人的5倍。非裔家庭的平均收入不到白人家庭的三分之二。

  弗洛伊德是不幸的一份子。從小生活在休斯頓最貧窮的“庫尼公屋”社區,惡劣的生存環境,讓弗洛伊德的幾個同學沒能活過20歲,住在弗洛伊德家對面的卡爾?歐文斯直接被槍殺。

  吸毒、暴力和槍支,這就是大多數非裔的童年教育,學校教育大多與他們無關。這是非裔們的第二個“原罪”。

  弗洛伊德出生的時候,美國的一些學校裏復現了“種族隔離”。為了解決歧視,聯邦法庭專門下令護送非裔學生到白人聚集區的高中上學,結果卻引發了暴力衝突的噩夢。黑白分明的教育分配很難改變。

  在弗洛伊德輟學的90年代,25歲及以上的非裔美國人中只有12%的人獲得了本科學歷。

  “夢想延遲後,會發生什麼?”著名美國非裔詩人蘭斯頓?休斯在詩作《哈萊姆》中寫下了這句追問。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給了一個答案:

  “貧困導致非裔難以接受教育,而缺乏技能,導致失業,又讓貧困持續。貧困之下,槍支和毒品氾濫,滋生犯罪,而高發的犯罪率又加劇了美國社會在就業、教育等方面對非裔的歧視。”

  其實,2014年最後一次出獄後,弗洛伊德再沒有過犯罪記錄,他也想過改邪歸正。但非裔天然帶著不安的“原罪”,更何況,弗洛伊德還有過污點。

  碰上今年5月美國近十年來的最高失業率,最先掉隊的,正是弗洛伊德們。

  這似乎是非裔的魔咒,也曾嘗試改變,最終還是陷入泥潭。殺死弗洛伊德的,或許是非裔無法擺脫的命運死循環。

  兇手是“熔爐”?

  美國宣揚最多的價值觀就是多元和包容,非裔似乎並未被囊括在內。

  美國建國200多年,但非裔擁有完整投票權才60多年。1787年的美國憲法規定:“每個非裔只有白人三分之一的投票權。”

  南北戰爭換來的憲法修正案第15條給予了非裔選舉權,但自行承擔職能的州政府,卻制定了許多財産、繳稅等前提條件,限制非裔的投票權。

  “祖父條款”就很典型。它規定祖父享有投票權的選民可以豁免這些登記的前提條件。而美國非裔最早是美洲的外來人口,幾乎都是白人所帶來的奴隸。哪去找有投票權的祖父?

  簡單點説,美國制度從一開始設計就留下了永難改變的圈套,也即是美國“種族大熔爐”稱號的底色——白人至上和種族歧視。

  “熔爐”一詞,最早出現在伊斯雷爾·讚格威爾的戲劇《熔爐》中,説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和融合。這個概念最初形容的就是美國的大都市紐約,現在已經泛指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國家,當然最著名的還是美國。

  美國的強大深受種族大熔爐的益處。在美國的經濟建設中,非裔遍佈礦山、鐵路、農場和碼頭,但他們始終難以得到一個“人”的基本權利。200年的歷史變遷,很多人的尊嚴始終只存在於紙面之上。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告訴譚主:

  “大熔爐的核心,是認同白人優越地位,認同説英語的人的優越性,這也是人們公認的標準美國人。”

  上個世紀後半葉,美國發生過4次大規模的示威遊行,緣起都是對非裔的暴力和歧視,吊詭的是,每次示威都以股市上漲結束。

  這次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抗議活動,道瓊斯、納斯達克和標普美股三大股指同樣大幅上漲,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1.2%。

  美國嚴重的社會撕裂蘊含其中。華爾街外,成千上萬的人涌向街頭,華爾街內,經濟的晴雨錶——股市,卻幾乎少有體現,依然還在上漲。

  資本的反應也許代表著美國社會對非裔的某種共識。抗議只是短期現象,週而复始,並不會改變什麼。

  所以,這次抗議,美國政客依然會大膽地咒罵非裔抗議者為“lowlifes”(低等生物)。確實,當下美國的政界、金融界、産業界依然由白人牢牢把持。

  種族大熔爐“熔”的是誰?他們是非裔,是弱勢群體,是美國社會優勝劣汰中被遺忘的大多數,他們依然沒能被真正包容。

  所謂多元、所謂種族大熔爐不是什麼賴以自豪的文化,而只不過是基於利益,做出的清醒選擇。

  或許從一開始,弗洛伊德們的命運,就已經註定?

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追兇!弗洛伊德死亡真相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