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藝人猝死":AED與"黃金4分鐘"要求相距甚遠

來源:成都商報  |  2019年12月05日 11:46
成都商報 | 2019年12月05日 11:46
原標題:高以翔猝死背後的AED之問 4分鐘,很短暫 4分鐘,還遠嗎
正在加載

  1

  設備的缺口

  “深圳和上海是國內AED配置做得最好的城市,尤其是深圳,它的AED設備數量還是很多的,但是我們去年測算的時候,其水平為平均1.5公里範圍內一個,達不到‘4分鐘’這個要求。”

  2

  費用的缺口

  “目前AED設備還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而且購買者或者捐贈者也各不相同。”“3萬左右的一台機器,如果想普及,費用很大。這筆費用從哪兒來?哪個機構能買單?”

  3

  意識的缺口

  “我們不僅缺少急救知識、急救技能,還有急救設備,比如急救包、AED,更缺的是急救意識。”“以前大家覺得院前急救都要等120來,我是非專業的,我什麼也幹不了。”

  從新華社編輯徐勇到藝人高以翔,他們的突然離世令人惋惜,也令“救命神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再次被熱議。AED,被稱為生死一線的“救命神器”,現實生活中配置如何,是否得到正確使用,又是否真正走進普通市民的生活?

 

  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多方調查了解發現,儘管近年來院前急救、心肺復蘇(CPR)等急救常識已走入大眾視野,但AED在國內的推廣普及仍差強人意。公共場所AED的普及與“黃金四分鐘”的救治要求相距甚遠。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相關人員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AED設備確實能夠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但推廣急救知識的普及更為重要。多位業內人士均透露一點,AED的缺乏只是一個“縮影”,折射出公眾急救意識的匱乏。

  如果想查詢離自己最近的AED身處何方,微信小程序“救命地圖”就可以辦到。急救培訓機構“第一反應”就是該程序的開發者,其聯合創始人Lisa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救命地圖”可以根據用戶所在位置,提供最近的AED設備所在位置,並跳轉到外部地圖程序進行導航。

  通過查看“救命地圖”,記者注意到,該地圖收錄的北京地區AED設備分佈,呈現不均的狀態:以朝陽區為例,在三里屯及國貿的核心區域,AED設備佈置較為密集,但在稍靠近東南方的九龍山及百子灣一帶,AED設備的數量則寥寥無幾。記者在合生匯商場通過“救命地圖”搜尋到了附近的一台AED設備,位於一街之隔的寫字樓5層,設備屬性為企業捐贈。記者發現公司下班後,便無法取出設備使用。該AED設備聯絡人告訴記者,設備為自己所在公司管理,也可以外借給公眾使用,只是幾乎沒有被借出過。該聯絡人解釋説,考慮到丟失風險等原因,該設備一直都是存放在門店之內,所以當員工下班後就無法被取出了。

  北京的AED都去哪兒了呢?據了解,目前北京的AED多佈局在機場。另據北京日報報道,截至目前,首都機場3個航站樓共設置AED設備69台,備用設備8台,分佈在值機區、候機區、進港通道、行李廳等人流密集區域。而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也已經安裝了AED設備40台。

  AED面臨3大困境

  “每當有學員問我,除了機場外,還能在哪兒見到AED,我都覺得很尷尬,確實我們還沒有普及。”北京市應急志願者總隊急救隊隊長、美國心臟協會(AHA)主任導師石洪,做AED的民眾推廣教學已有10年,但他發現,每次AED上熱搜,依舊是以猝死事件發生為前提。事件熱度一過,大家又將此事擱置一邊。

  配置最好的深圳

  也達不到“4分鐘”要求

  石洪常年奔波于各地進行緊急救援等培訓,他發現,北京對救援文化的普及程度高於其他城市,但AED設置卻遠遠不夠。他印象較深的是上海和深圳,AED數量相對較多,但也僅僅是對全國平均水平而言,尚不能滿足黃金4分鐘的搶救需求。

  Lisa深有感觸。她表示,理想情況下,商場、地鐵站、機場、高鐵站等公共場所都應該配備AED設備,但目前國內AED設備實際配置情況卻遠遠達不到要求,“目前,深圳和上海是國內AED配置做得最好的城市,尤其是深圳,它的AED設備數量還是很多的,但是我們去年測算的時候,其水平為平均1.5公里範圍內一個,這是達不到‘4分鐘’這個要求的。”

  “黃金4分鐘”是業內認可的最佳救援時間。“最理想的情況是,以事故發生地為圓心,在步行4分鐘以內的地方都應該部署一台AED設備。”Lisa説,患者倒地後的“黃金4分鐘”內越快進行心肺復蘇(CPR)並配合AED設備,越能提高猝死者的生存率。

  3萬元一台

  誰來買單是一個問題

  但現狀不盡如人意。為什麼AED如此“稀缺”?誰來買單也是個問題。“目前AED設備還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而且購買者或者捐贈者也各不相同。”Lisa説,目前被收錄在“救命地圖”和在公共場所能見到的AED設備,可能來自當地衛健委、民政局、應急管理局或紅十字會的統一採購,還有可能來自慈善組織或企業的捐贈。

  “沒有形成統一風向,全憑各自在推。”這是石洪的感受,儘管大家都在努力,但力量還是“很鬆散”。這也導致一個現實問題,“3萬左右的一台機器,如果想普及,費用很大。這筆費用從哪兒來?哪個機構能買單?”石洪感慨,現在是社會有需求,但設備太少。

  有了設備

  敢不敢用、會不會用

  被譽為“中國急救普及教育第一人”、北京急救中心退休醫生賈大成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他經歷的急救案例中,十有八九都是靠AED搶救過來,只有一兩個是靠徒手心肺復蘇救活的。另有數據表明,使用AED的心肺復蘇比不使用AED的心肺復蘇成功率要高60%~70%。

  即便有了設備,擺在那裏,市民敢不敢用、會不會用?

  儘管多位專家向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表明,AED操作簡單,只需開機按照語音提示執行即可。但同時,他們也向記者表示,沒有接受過培訓的人往往不敢使用,怕擔責任;而掌握相關急救知識的人在國內仍算“小眾”。

  Lisa告訴記者,他們曾做過相關調查,當前國內人們對於CPR技能的了解和認識僅處於“勉強及格”水平,“大家雖然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過CPR的知識,但是在沒有經過實操的情況下,遇到突發事件,能做對的人應該不多。”

  Lisa強調,與美國和日本相比,我們的心肺復蘇技能掌握率只有他們的千分之一,這包含了使用AED設備在內。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的張立認為公眾的急救意識亟待提高。“以前大家覺得院前急救都要等120來,我是非專業的,我什麼也幹不了。”張立指出,在突發事件現場,第一目擊人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科學施救是院前急救非常重要的一環。張立透露,今年上海市紅十字會在當地高校向1萬名大學生做了一個有關AED的問卷調查,結果是知曉AED的約有60%,知道本校AED配置情況的只有38%,會使用的只有22%。

  石洪認為,不同的施救人員對操作時機把控和操作細節的差異性會帶來爭議,道德、法律等問題無法規避。甚至操作人資質的認證同樣存在爭議。同時,AED屬於非醫療操作,卻起到醫療作用,又允許全民操作,針對醫療和非醫療,認定系統如何制定也是一個現實問題。石洪表示,過度對操作細節的爭議會影響推動的工作效率。

  “我們不僅缺少急救知識、急救技能,還有急救設備,比如急救包、AED,更缺的是急救意識。”從事醫療急救工作30餘年的賈大成如是説。

  ■標准將至

  公眾急救意識顯著提升

  健康中國行動推動AED普及

  賈大成多年來為國內各行業的數千家機構做過急救知識講座、急救培訓,是中國急救普及教育的資深專家。上世紀90年代他第一次接觸美方贈送北京急救中心的AED後,向公眾推廣普及AED貫穿著賈大成的職業生涯。直到現在,70歲的賈大成在外出時仍隨身攜帶AED,一是為隨時應急,二是為傳播急救知識、急救理念。

  對比90年代,他認為公眾在急救意識方面已有顯著提升,“上世紀90年代沒人關注,上門培訓都沒人來;現在都是主動找我去培訓。”

  目前,公共場所配置AED尚未明確規定,不過,好消息是,推動普及AED,國家層面也有相關文件出臺。今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提到,要引導居民學習掌握心肺復蘇等自救互救知識技能。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訓證書的人員分別達到1%和3%,按照師生1:50的比例對中小學教職人員進行急救員培訓。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AED的配備標準,每5萬人配置1輛救護車,縮短急救反應時間。

  今年10月,面對網民關於“加快在公共場所配備AED”的留言時,國家衛健委也做出了回應——“我國在推進公眾使用AED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積極推動健康中國行動落實,與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部門進一步加強合作,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加大AED配置投入,開展AED和心肺復蘇的普及性培訓,科學規範指導AED布設使用,積極推動AED普及,營造公眾參與急救的社會氛圍。”

  “比前幾年要好很多了。”賈大成説。“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鼓勵每個人都學急救知識與技能,這也是張立他們一直倡導的理念。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嚴雨程 趙倩

  ■成都探訪

  部分AED不能打開

  官方:近期將維修更換

  日前,成都市衛健委公佈了成都AED配置點位。有市民在寬窄巷子發現,寬巷子環太特産旁的AED設備開鎖處損壞了,不能正常打開。根據市民描述,12月3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寬窄巷子、人民公園、猛追灣游泳場,了解當地配置的AED設備管理情況。

  3日下午,根據成都市衛健委公佈的AED配置點位,記者在寬窄巷子景區寬巷子環太特産旁、微型消防站旁、窄巷子27號門口發現了配置的AED設備,但在窄巷子老夏火鍋旁並未發現設備。

  寬巷子環太特産旁配置的AED設備開鎖處已經損壞,不能打開。記者詢問周邊商家了解到,設備並不是由周邊商店工作人員進行管理,而在設備周邊也沒有發現有工作人員進行管理。

  在成都市衛健委公佈的人民公園AED配置點位上均發現配有設備。然而當記者根據設備上操作流程掃描二維碼後,通過微信直接跳轉至該設備微信公眾號,按照提示,記者再次掃碼,雖然提示成功打開設備,但實際上並沒有打開,而在設備一側印有“二維碼無法開門時請使用安全錘”的提示。

  在猛追灣游泳場,記者發現現場配置的設備均能打開,在每台AED設備上都寫著“取用AED請聯絡附近工作人員,如果情況緊急可敲碎玻璃取用”的提示,並在設備下方放置了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操作説明。

  針對上述情況,記者聯絡到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陳靜介紹,根據市民反饋,已經立即和寬窄巷子管理方聯絡,對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寬巷子環太特産旁的AED設備確實存在損壞,不能正常打開。“近期我們將對寬窄巷子的AED設備鎖箱進行更換。”陳靜告訴記者,由於寬窄巷子配置的AED設備是第一批配置,距今已經將近3年時間,將於近期進行維修更換。

  陳靜還告訴記者,“目前並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指導這項工作的開展。”由於成都市急救指揮中心對於公共區域管理方並沒有行政管理權,部分公共區域管理方對於AED設備的管理並沒有很配合,“可能在一些公共區域確實存在設備管理上的不積極,但我們今後將繼續加強與公共區域管理方的溝通,確保管理方能更好地參與設備管理工作。同時加大培訓力度,讓更多專業人員輔助市民用好AED設備。”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王敬東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追問"藝人猝死":AED與"黃金4分鐘"要求相距甚遠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