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於12月13日在日本福岡舉行,國際社會高度期待三國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共同行動。
金融危機——
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增長減速的壓力面前,經濟結構偏向於出口的東亞國家如何加強合作、渡過難關,是近期以來中日韓三國共同面對的課題。
最近,韓國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市場充滿悲觀情緒,韓國擴大進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將受到影響;日元持續升值,日本股市走低,豐田公司等大企業開始裁員……
中國在上月宣佈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計劃,一系列救市舉措給市場帶來了利好消息,這也增強了日本和韓國渡過難關的信心。
總的來説,中日韓三國經貿合作基礎雄厚。近年來,三國經貿關係不斷加深。2007年中日貿易和中韓貿易分別達到2360億美元和1599億美元。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日韓雙邊貿易額已超過800億美元。伴隨美歐經濟的下滑,中日韓三國經貿關係出現加強趨勢。
儘管中日韓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不盡相同,但是三國對於通過加強彼此間的合作,尤其是利用一些金融領域的互助手段,共同克服危機的消極影響有著充分的共識。11月14日,三國財長在華盛頓舉行的非正式會議發表聲明指出,三方將採取適當、必要的宏觀經濟政策與金融穩定措施,加強彼此間政策對話。三方表示,有必要加強財政和金融合作,並同意探討擴大三國間雙邊貨幣互換規模,加強負責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的主管部門之間的交流。
金融危機對中日韓三國來説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三國在經濟、金融領域勢必加強合作,增進本地區的向心力,為未來東亞區域合作進一步完善鋪平道路。
三方合作——
積極推進、形成機制
近年來,隨著中日韓之間的經貿交往及人員交流日益擴大,三國政府先後簽署了《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中日韓三國合作行動戰略》等文件,形成了一系列的部長級對話、磋商機制,領域涉及環境、外貿、海關、金融、旅遊和文化等,幾乎囊括了相互交往中最活躍、最關鍵的部分。這些頻繁而又務實的接觸,有力地保障了彼此間的合作。
在2002年召開的第六次東亞領導人會議上,信息通信被確定為中日韓三國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同年9月,中日韓三國信息通信部長在摩洛哥舉行的國際電聯全權代表大會期間舉行了首次正式會晤併發表《聯合聲明》,宣佈三國正式建立信息通信部長會議機制。
為進一步拓寬中日韓旅遊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涵,三國決定建立旅遊部長定期會議機制。從2006年起先後在日本和中國成功召開了兩屆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今年中日韓三國在韓國釜山舉行了第三屆旅遊部長會議,併發表了《釜山宣言》。
2007年4月,在韓國首爾舉行了首屆中日韓三國衛生部長會議。會議確立了三國共同應對流感大流行的合作機制和三國衛生部長年度會晤機制。2008年11月,第二屆中日韓三國衛生部長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三國共同應對流感大流行行動計劃,確定了禽流感和流感大流行發生時的聯絡單位,並決定在信息共享、風險溝通、快速干預等領域展開闔作。
中日韓外長會議是三國之間定期進行交流、磋商的重要機制。2007年6月,三國外長在韓國舉行了定期會談的首次會晤,就中日韓合作發展方向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三國外長認為,中日韓是亞洲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加強三國間的對話與合作,對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促進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6月,三國外長在日本舉行第二次會晤,重申三國合作對維護亞洲和平、穩定與繁榮十分重要。會議決定將災害管理和救災合作作為三國合作的新領域、新內容,三國外長主張,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加強溝通與協調,在促進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和平穩定、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及支持非洲發展、推進聯合國改革等方面加強合作。
前景展望——
合作步入新階段
福岡會議是首次在東盟和中日韓框架外單獨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劉江永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在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的亞洲區域合作領域,中日韓三國形成領導人會議機制,是歷史的必然。三國能超越歷史問題和社會制度差異而加強務實合作,對本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經濟回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劉江永認為,本次會議將推動2000年“清邁倡議”多邊機制,以幫助參與國抵禦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此前,東盟和中日韓財長會議決定明年上半年成立新的多邊貨幣互換基金,取代現有以雙邊互換安排為主的“清邁倡議”,資金框架擴大到800億美元,中日韓將提供80%的資金。
此外,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這次領導人會議上還可能就建立本地區國際災害防治合作機制進行磋商。另外,圍繞能源、環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合作也將成為三國關心的重要領域。(韋冬澤 李 鋒 張 蕾 曹鵬程)
責編:荀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