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在中日兩國兩千多年的交往歷程中,青年人才交流有力地推動着兩國關係向前發展,不斷增進着兩國國民的感情。
中日間青年交流資料照片
中日間青年交流資料照片
1983年11月26日,中國邀請3000名日本青年到中國參觀訪問,這次的交流訪問使中日民間交往出現了影響廣泛的新高潮。
2008年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3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國人民大學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在中國的開幕式,欣然題詞"舉青春之力,謀世代友好"。
應日本政府的邀請,2008年5月4號,中國青年代表團一行兩百人抵達日本東京,展開感知新日本的交流行程。這也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框架內中方派遣的第一個大型青年訪問團隊。
主持人:可以説青年在兩國的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您覺得對現在中日之間青年交流的現狀有什麼評價?
劉江永:我認為應該説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熱絡,因為據我所知,在安倍首相執政以後,其實就很重視中日之間青年的交流,有東亞交流大計劃,每年都會邀請中國1000多人青年訪問日本,去年是文化體育交流,有很多中國年輕人,高中生到日本去訪問,還有一些企業他們也覺得不能落後,他們也捐資,讓中國高校的大學生到日本去親自看一看,接觸本民眾,今年更重要,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在人民大學剛開始講了,舉行了中方的開幕儀式。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就是福田首相的母校也要進行一個開幕儀式,今年會有四千人以上的兩國青年進行互訪,我認為這對兩國關係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
主持人:中日兩國之間的世代友好是需要接力棒的,青年一代要一代一代傳下去,就像胡錦濤主席為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北京開幕式的時候題詞"舉青春之力,謀時代友好",要謀世代友好可以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剛才兩位也談到了這個話題。中日之間的交往有的時候是靠很多民間的老朋友們為我們打好了基礎,然後一代代傳下來的,高教授,您怎麼看待這些人士所做的貢獻?
高洪:我覺得我們不能割斷歷史,包括友好交流合作的歷史,也有一個連續的後浪推前浪的銜接的過程,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民間的友好交往確實有一個星火相傳的遞進過程,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忘那些老朋友,對青年一代既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鼓勵和鞭策,因為現在的青年人將來也要成為兩國友好合作承擔者,成為中堅力量,讓他們記住老一輩的行動,也讓他們今天做得友好活動非常有價值,有歷史感。
主持人:我們還注意到,胡錦濤主席這次訪問日本行程中,文化之旅的比重佔的也很重,這是不是意味着雙方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在尋找一個新的方式。訪問文化比例佔得也很重,也在尋找一種新的方式。
劉江永:我認為是這樣,文化是目前來説國際關係當中必須重視的一個因素。比如説有人説軟實力,有人説文化力量,有人説政治力量,反正中日之間應該看到文化是源遠流長,日本使用漢字,日本有些從外國引來的話叫外來語,但是漢字他從來不説是外來語,另外這次訪問我想安排也是到奈良區參觀,很像福田首相迎春之旅的時候到中國孔子的故鄉--曲阜去參觀,實際上就是通過文化之旅,雙方來考慮中日之間社會制度不同,但是我們有沒有文化同源,有沒有我們共同可取的價值觀,如果有的話,我們應該珍惜,應該擴大我們之間共同的東西,縮小差距和分歧,這樣才能雙贏。
主持人:我前兩天在看媒體的報道時注意到,日本的媒體做了一個網上調查,説請日本民眾提一些建議,胡錦濤主席去日本的時候他們有什麼樣的想法,有了民眾就提出,希望跟胡錦濤主席交換書法作品,這也是文化交流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文化之外,我們還注意到這次胡錦濤主席訪日行程中還有一些環保、節能方面主題的安排。高教授,這應該是中日兩國高層領導人交往過程中一個新的議題,您覺得是不是?您怎麼看這個新議題?
高洪:可以説在全面落實戰略互惠關係這個新起點的意義上講,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涉及到方方面面,能源環保是中日兩國推動經貿科技合作的一個最有廣闊前景,也最有互補性的部分,日本擁有節能環保領域的先進的技術,中國在這方面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雙方的合作確實體現出一種互利雙贏,事實上兩國在這方面已經早就有所合作,比如2006年5月,中日之間啟動了第一次能源環保論壇,2007年7月有了第二次,現在一些實驗的基地,像山東的日照、遼寧瀋陽都已經起動,前景非常好。
相關鏈結:
責編: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