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普京八年的總統任期已步入尾聲,與俄羅斯其他歷史時期不同,其執政並未"顛覆"而是改造了俄羅斯。《俄羅斯報》不久前刊登了該報記者對俄科學院社會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 戈爾什科夫和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斯蘭 格林貝格的一篇專訪。專家認為,普京作為國家領導人,他採取了高水平的、理智的方法,並具備傑出的組織能力,從而取得了成功。
2月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南部索契的滑雪勝地紅波利亞納滑雪。 新華社/法新
記者:普京離職在即,但其支持率卻攀升到令人難以想見的水平。不過,人們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更易受內心訴求而非理性的驅使。作為專家,你們認為普京的哪些政績是無可爭議的?
戈爾什科夫(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研究所所長、通訊院士):普京最主要的政績在於,他化解了國家所面臨的系統性危機。系統性危機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能夠摧毀社會生活的所有基本元素。經濟危機蔓延至社會領域,而社會危機又導致政治動蕩,從而形成連鎖反應。要扭轉局面,七八年無疑是非常短暫的歷史時期。不同人對普京有不同評價,但不得不肯定他的這一功績。在國家歷史上,這8年堪與蘇維埃政權的前10年相媲美,當時,我們以巨大努力為代價,戰勝了經濟崩潰、降低了文盲率,還解決了孩童無家可歸的社會問題,令人感到慚愧的是,我們現在對後者卻毫無辦法……
"普京時代"的第二大成就是,大多數國民的生活水平從以往的低得難以接受,上升至起碼能夠接受。當然,需要強調的是"起碼"能夠接受。不過,這種改變惠及了大多數人。
第三大貢獻是,在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實現了穩定。或許有人存在質疑,但這畢竟是有目共睹。作為社會學家,我們在近年的研究中找到了普京的第四大功勞,國家為社會持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宏觀經濟、社會、政治和宏觀心理(這一點尤其重要)前提。
當然,這一經濟、社會和心理成就還擁有"第五元素"。儘管能源和原料行情非常不錯,這是"從天而降"的有利因素,不取決於我們自己,但俄羅斯如今已具備相當牢固的根基,而我們對此認識不足。如果再早一點、更認真一些專注于"對人的投入",我們完全能夠向良好的客觀條件索取更多的收益。
百姓對國家的"預支信任"並非偶然。
數年前,在回答"你是誰"之類的問卷調查時,受訪者常稱自己屬於某個民族,或者是某個城市的居民,而在近兩三年,最常見的回答是:"我是俄羅斯人!"給出這種答案的人數是過去的兩倍。這不僅是公民自我意識的增長,而是情緒的自然迸發!我從中看到了雖然微小,但卻真切的促成俄羅斯民族團結、形成公民國家的前提。
記者:這也是普京的功績嗎?
戈爾什科夫:不僅僅是。但這體現了他在外交舞臺上的長袖善舞。我們都承認,上世紀90年代,在大國于瞬間傾圮後,許多人並不清楚自己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國度裏。接受問卷者無法明確回答俄羅斯究竟代表著什麼。但時至今日,普通人都能給出自己的答案。俄羅斯是一個擁有自身發展目標的國家,可以勇敢表達並捍衛這些目標,而不必在西方面前搖尾乞憐。
社會學方面的研究令我們得出如下結論:愛國主義情緒的高漲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能夠彌補物質條件的匱乏(最近幾年的現狀)。這是俄羅斯人自我意識的特殊之處:只要擁有為祖國感到自豪的理由,我們便能忍受許多磨難。
格林貝格(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通訊院士):當葉利欽任命普京為總理時,德國某電臺採訪我:"您認為他會不會成為新總統?"我不禁啞然失笑:"當然不會!一個支持率僅有2%的總統為自己欽定接班人,誰會發善心去投後者的票?"後來發現我錯了。看來我是不了解、不明白自己的同胞。這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教訓。
普京是在國家舉步維艱時接掌政權的。人們在改革年代不只學會了生活,還習慣了生存,他們希望形勢能夠穩定一些。應當説,普京做成了許多事情。當然,不能將主觀與客觀因素完全割裂開來。在他當選第一任期時,國家已經走出了危機的谷底,即1998年時的愁雲慘霧。而後,石油價格又迅速躥升,對俄羅斯經濟而言,這簡直是天上掉下的餡餅。然而,不能低估普京所奉行路線的意義:秩序優先於無政府狀態、"法律至上"(儘管在很多方面這更像是華而不實的套話)。2000年,人們就像《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面對破盆的漁夫,期待著這一切。如果説法律方面尚不盡如人意,但秩序總算建立起來。應當承認,普京沒有辜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