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週刊年終聚焦中國
“對美國人來説,2008年關乎選舉;對世界而言,則關乎中國。當奧運會最終揭開它的帷幕,中國將步入國際舞臺的中心。”在12月31日年終特刊的封面文章裏,《新聞週刊》海外版主編扎卡裏亞開宗明義地寫到。
這是繼2005年9月推出“中國世紀”特刊後,《新聞週刊》再次宣佈:未來屬於中國。因此,特刊呼籲,美國政府必須儘早制定長遠的對華政策。
“重生”于1978年
這個名為“中國2008”的年終特刊,首先回顧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30年前,中國一貧如洗,像是一個巨大的廢墟。‘文革’帶來的精神創傷,還在隱隱作痛”。1978年是古老中國“重生”于當代的標誌性年份。特刊認為,這30年帶給中國的劇變,不僅僅表現在持續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數字上,更表現在個人的命運之中。
“過去30年,4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這個數字佔了整個上世紀脫貧人口的75%。到200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拉動幅度首度超過美國,“這也是1930年以來美國第一次被超過。”
巨變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有關“中國崛起”的討論。一個突出的矛盾是,當外界已經把中國視為“超級大國”,中國卻自認為還是“發展中國家”。特刊認為,中國兩者都是———從經濟總量上看,中國已經迫近超級大國的門檻;算人均水平,中國確實還在“發展中”。而且,“中國的脆弱性是與其崛起的驚人速度相聯絡的。”
特刊認為,直到目前,中國較好地保持了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之間的平衡。“鋻於他們面臨的挑戰,中國領導人顯示了出類拔萃的執政技巧。”和對中國政治體制持有偏見的西方媒體不同,特刊承認,“它(中國政府)擴大了洛克式個人自由。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慢慢地,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工作、旅行,擁有自己的房産,信仰自己的宗教。”
走向法治
但中國同樣面臨嚴峻挑戰,特刊認為,這也正是其“脆弱性”所在。特刊列舉了“中央對地方的課稅比例低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貧富差距不斷加劇”等幾個問題,不過同時引述中國問題專家約翰松頓在最新一期《外交》雜誌上的看法,認為“中國朝向法治的努力”,將有利於上述問題的解決。
至於中國崛起帶給世界,特別是美國的震蕩,扎卡利亞認為,“中美之間的競爭和爭端———特別在經濟領域———不可避免。但是否會引發更大的衝突,就要看兩國決策者的智慧了。”特刊讚賞中國方面有關“和平崛起”的提法,認為至少中國方面已經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2008”同時收錄了老布什總統1970年代在中國的日記和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的新作《多贏的競爭》。前者見證了改革開放前的北京,後者則剛剛走訪了北京、上海。布隆伯格稱,中國的崛起是美國“難以置信的機遇”,而上海正在和他的紐約爭當人類的“未來之城”。
最後,特刊得出結論:“2008年是中國的。美國是時候制定長遠的對華政策了。”
更多相關新聞:
責編:李秀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