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台灣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馬英九帶臺軍唱黃埔校歌 黃埔精神將重得認同

 

CCTV.com  2008年06月20日 17:2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國際在線  

    6月16日,臺軍陸軍軍官學校舉行84週年校慶,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首次以“統帥”身份視察“三軍”,並領唱被民進黨禁了8年的原黃埔軍校校歌。台灣陸軍軍官學校的前身是孫中山先生一手創辦的黃埔軍校,在1949年隨國民黨潰退到台灣。此後,陸軍軍官學校一直是島內為國民黨培養軍事幹部的基地。在陳水扁掌權台灣的8年中,陸軍學校遭到降級,該校出身的將領和原黃埔係人馬均遭受打壓,取而代之的是扁係將領的雞犬升天。如今馬英九現身校慶,台灣媒體認為這是給予軍校的高規格禮遇,“黃埔精神”將重新得到認同。

  黃埔老將聞歌淚下

    校慶前夜,馬英九便來到位於高雄鳳山的陸軍學校黃埔賓館住下,成為第一位在此過夜的“三軍統帥”。16日清晨5點30分馬英九就起床了,但原本和軍校學生一起晨跑的計劃,因大雨而改為在游泳池“晨泳”。為了降低所謂的“威權象徵”,馬英九沒有像過去的陳水扁一樣安排閱兵,而是把慶祝典禮移到室內舉行。

    可能是由於從政以來很少和軍隊打交道,馬英九在校慶典禮上動作顯得比較生澀。在帶領部隊高喊口號時,馬的舉手動作明顯慢了一拍,就連典禮到了那一段該站那裏,馬英九都有點搞不清楚。當典禮即將進行完畢,校慶司儀説“禮成”的時候,馬英九急急忙忙要走。可是按照程序,馬英九應先轉身向孫中山遺像鞠躬,再轉回來等現場指揮官帶領部隊向他行禮之後才能離開。幸虧指揮官很機警,喊了一句“請受禮”,馬英九趕緊又走了回來,向孫中山像鞠躬,並接受台下人的致敬。

    慶典過程中,“黃埔”二字始終是活動的核心。包括臺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前“陸軍總司令”黃幸強上將等黃埔校友皆共同參與。此外,陸軍官校27期校友也以畢業50週年校友身份返校。當馬英九帶領全場高唱黃埔校歌時,不少黃埔老將隨著音樂潸然淚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兩岸關係改善,馬英九在慶典當中向臺軍官兵講話時,沒有提大陸解放軍的“威脅”,而是用“嚇阻任何侵略的‘國防’的力量”的提法,取代臺軍過去的假想敵——解放軍。同時,馬英九還表示臺當局要展現成為“和平締造者”的決心。

  陳水扁打壓黃埔係

    臺陸、海、空三軍官校是臺軍培養軍官最重要的搖籃,臺軍中的絕大多數軍官出自這三所學校。其中,陸軍軍官學校因繼承了前黃埔軍校的體制,因此在“兩蔣”時期該校畢業生一如當年“黃埔係將領”,受到台灣當局的青睞,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但陳水扁上臺後,為了在軍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一步步在軍隊中去除國民黨的影響,在軍隊人事方面採取打壓陸軍軍官學校及其畢業生的手段。陳水扁首先調降了“三軍”軍官學校的級別。把臺三軍官校校長的軍銜從中將降為少將。而臺軍原政戰系統,由於是國民黨在軍隊中的政工系統級別也被降低,“政戰主任”的軍銜從少將降為上校。

    而另一方面,曾擔任陳水扁辦公室的侍衛長的申伯之,由於與陳水扁的關係相當密切,被一路破格升任“海軍副司令”。2005年12月13日,陳水扁不顧軍中其他將領的反對,強行任命只有少將軍銜的申伯之擔任“海軍官校校長”。之後,申伯之晉陞海軍中將,繼而升任“海軍副司令”。陳水扁在軍隊裏大搞任人唯親、拉一派打一派的做法,讓臺軍的許多將領十分不滿。

    縱觀陳水扁任內的幾位國防部長,只有湯曜明畢業于陸軍官校第28期,其他幾人如伍世文、李傑均出身海軍,李天羽出身空軍,到了最後一任蔡明憲就更離譜了,畢業于台灣大學法律系。

  新聞鏈結 / LINK 黃埔校友影響力猶存

    2007年5月,最後一位黃埔一期學員、抗日名將孫元良先生在台灣辭世,島內各界紛紛悼念。但這並不意味著黃埔標誌在島內的凋零,據台灣媒體報道,自1954年臺陸軍官校改制為四年大學教育後,至今已為臺軍培育28萬幹部。

    2004年6月,黃埔軍校建校80週年時,來自台灣各地的萬名黃埔軍校校友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舉行盛大活動。現任台北市市長郝龍斌之父、黃埔12期畢業生郝柏村,就在慶典上發言説,黃埔校友要發揚黃埔精神,反對任何形式的“制憲”或以“修憲”之名行“制憲”之實,確保領土主權完整,共同祝願中華民族興盛。慶典上,黃埔校友們高唱《中國一定強》、《四海中國人》等歌曲,高喊“振興黃埔精神”、“祝願兩岸和平”、“中華民族萬歲”等口號,表達他們希望中國統一、反對“台獨”的心聲。

    同時,台灣“中華黃埔協會”、“黃埔軍校17期21部隊同學會”和“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等組織,與大陸黃埔校友仍保持著聯絡,並積極為兩岸交流奔走。父輩對家鄉的情結也影響了黃埔人的第二代,如閩北籍黃埔8期同學張博的兒子張豪博士,每學年都要資助福建兩名貧困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魯曉冬)

責編:李賢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