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乞丐徐超帶460元零錢飛赴災區捐款。
本報訊 (實習記者張然)4月28日,曾因在汶川地震中慷慨捐款而被稱為義丐的徐超(Blog)被“粉絲”相曉冬接到北京,相曉冬承諾幫他在京謀職,改變他行乞的命運(本報5月2日報道)。昨天下午,二人離京前往地震災區。數天來,身為一家行業報記者的相曉冬並沒有幫義丐找工作,而是讓他接受媒體採訪,給完全不懂網絡的他建博客,讓他通過博客乞討。兩人約定,討來的錢,一部分以義丐的名義捐給災區,另一部分歸相曉冬所有。
為義丐找工作,演變成網上乞討。
受訪開博成工作
昨天下午,相曉冬和徐超離開北京,前往地震災區。用相曉冬的話説是:“兩個乞丐去四川轉轉、看看。”
進京10天來,徐超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的。相曉冬為他開通了博客,在網上建立了“粉絲團”,聯絡媒體採訪。以平均每天一家媒體的頻率,義丐先後接受了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以及多家紙媒的採訪。
10天內,相曉冬為徐超在北京找一份工作的承諾並沒有實現。對此,相曉冬説,如果給義丐找工作就是把老人當成一個勞動力來看待了,“我現在要讓他成為明星,坐在家裏掙錢,以義取利。”
對於相曉冬的安排,徐超表示很滿意。他説,他原本只想找個清潔工之類的工作,現在看到網絡上對他評價很高,覺得相曉冬説的“以義取利”也蠻好,不再想去做別的工作了。
徐超説,他只讀過小學,從來沒有接觸過網絡。但來京後,相曉冬在網上以徐超的名義開了一個博客,博客的文章也全以徐超的口吻寫就。
3天前,博客上貼出了一篇題為《我想進行最後一次“乞討”》的文章,稱5 12地震週年紀念日前,在相曉冬的策劃下,他決定通過在博客中公佈銀行賬戶的方式進行網絡乞討,討來的錢將部分捐給災區。文中提到,對於一些企業和個人,還將“點名”進行乞討。
博客中公佈了兩個銀行賬號,全部以相曉冬的名義開立。博文中稱,募得捐款分為兩部分支配,其中全部個人捐款和一半企業捐款算作老人行乞所得,由老人全部捐給災區,剩下的另一半企業捐款“名義上歸相曉冬所有”。
相曉冬稱,博客上的文章全部是他“根據徐超的口述整理的”。
策劃人是報社記者
這個之前自稱是徐超“粉絲”的相曉冬到底是何許人也?記者了解到,他是中國企業報的一名記者。
5月7日下午,在位於海淀區紫竹院南路17號的中國企業報社,記者見到了相曉冬。此時,徐超正在相曉冬的辦公室接受一家電視媒體的採訪。記者同時了解到,他是這家報社一個名為“管理專刊”的主編。
説起進京以來為老人所做的安排,相曉冬的説法是:“我要以義取利。”他稱,他和老人是兩人彼此的財富,老人的義和他的智慧加在一起就可以賺錢。“外界所説的炒作,換個角度,就是一種營銷。”
相曉冬一再強調:義是可以賺錢的。他説,網絡乞討可以看作是接受完一系列採訪後,他進行的“以義取利”的第一次嘗試。
對於為何會支配其中一部分捐款,相曉冬這樣解釋:“我付出了智慧、愛心、眼淚、時間,付出了差旅費等等,核算成本之後,怎麼分我們爺兒倆可以商量,但這個分的權力在我手裏。”
當被問及以老人的名義募得的錢為何還要由他支配時,相曉冬説,義丐在國難月是不會掙錢的,而他趁地震掙錢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我可不是義丐!”
前天下午,中國企業報總編張來民證實,相曉冬的身份屬實。張來民稱,相曉冬的行為是個人行為,不代表報社。根據《中國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準則》,新聞報道和經營活動要嚴格分開,記者編輯不得從事廣告或其他經營活動。對此,張來民表示,他此前對相曉冬的“以義取利”一事並不知情,他們會對此事進行深入調查。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