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鏡架進價80元,到了眼鏡店售價變成千元左右!”昨日,家住青島市南區的市民劉清給青島早報打電話反映,他從事眼鏡行業已10年,現在他已退出,3 15就要到了,他要把眼鏡行業觸目驚心的暴利給揭露出來。
劉清告訴記者,“目前青島市場上銷售的眼鏡大多是從中國最大的眼鏡生産市場江蘇丹陽進的鏡架和鏡片,鏡框最高進貨價不超100元,鏡片最高進貨價不超100元,一副眼鏡進貨價最高200多元。”劉清透露,這些鏡框和鏡片運到青島眼鏡店後,價格成倍增長。“售價比進價翻了10倍。”劉清説,一副在眼鏡店內售價400元的鏡框成本也就在40元,不管是超薄還是貼膜鏡片成本也就是銷售價格的十分之一。
劉清透露,有些眼鏡店宣稱有自己的品牌眼鏡和生産廠家,其實這些所謂的“品牌”和“生産廠家”中也有不少從江蘇丹陽進貨,然後貼上自己的品牌,挂上自己的生産廠址,對消費者來説,根本無法從品牌和生産地上去分辨質量好壞。
“即使是正規眼鏡生産廠生産的眼鏡,其鏡框和鏡片的成本也不會比丹陽生産的眼鏡高很多,這是鏡框和鏡片的生産材料決定的。”劉清告訴記者,丹陽産的眼鏡在島城市場至少佔到五成以上。
對於劉清的眼鏡暴利説,記者採訪了多家眼鏡店,但這些店家異口同聲喊冤,聲稱眼鏡的利潤只有20%左右。
台東一家眼鏡店的店長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店裏配備5台驗光設備,每台設備近百萬元,驗光全免費,加上房租,雇傭的5名營業員和2名驗光師費用,還有水電費等費用,店裏營業一天的成本就是2000多元。這些費用都要攤到眼鏡價格裏。這名店主拒絕透露眼鏡進價,稱這是商業機密。
責編: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