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房地産貸款規模近幾年發展迅速,並對銀行業盈利能力和資産安全有較大影響。據上海銀監局2008年2月發佈的《2007年度上海市房地産信貸運行報告》稱,截至2007年12月末,全市中資銀行商業性房地産貸款餘額5137.62億元,比年初增加452.88億元,同比多增63.28億元,房地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0.58%。2007年,上海中資商業銀行增量貸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産業。截至去年12月末,中資商業銀行房地産貸款佔各項貸款的比重為32.2%。如果加上大量以房産作為抵押的其他貸款,房地産價格的波動已影響到銀行一半左右的信貸資産安全。在房地産市場波動加劇及宏觀調控不斷加強的同時,房地産信貸運行與市場之間的關聯更趨密切,無論是銀行、房地産開發企業,還是房貸借款人,都面臨因房價波動而帶來的壓力與風險。針對這種狀況,上海銀監局表示,將加強宏觀監管,關注信貸資源向房地産業聚集的趨勢,適時提示各銀行重視潛在的系統性信用風險,制訂並實施合理、科學的信貸政策,分散、管理、控制房地産信貸風險。
比較我國房地産市場與美國次級按揭市場,二者存在很大不同。最為主要的是住房抵押貸款人一般都是直接向銀行申請貸款,沒有複雜的衍生産品。同時,房産首付在20%,政策上不允許發放零首付貸款。但是,也要看到我國住房抵押貸款存在的風險。
一是貸款首付比例較低及虛假信用,存在大量投機性借貸。在房地産“新政”實施前,我國居民房地産貸款首付比例為20%。但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虛假操作的情況。據報道,2004年上海曾經發生過有人貸款7800萬元,購買128套住房的重大違規貸款行為,就是通過假信用的方式進入的。
二是超支付能力貸款不斷增加。按照銀監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指引,個人每月按揭貸款還款額不得超過個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實際上,國內居民及住房投資者在辦理住房按揭貸款時,很多人不能滿足這一基本標準。有人從單位或找他人隨意開出假的工資收入證明。銀行信貸人員和房産銷售人員為提高房屋銷售和貸款業績,甚至明確告訴貸款者只要能開到證明就放款。用假的收入證明、工資證明等虛假文件到銀行進行按揭貸款,無疑埋藏了巨大的潛在風險。
三是貸款利率增長快,導致部分債務人喪失支付能力。近年來,央行數次提升貸款基準利率。2004年10月29日從5.31%提高至5.58%;2006年4月28日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至5.85%。經過連續10多次上調,目前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提高到7.47%,這對信用差、還款能力不強的貸款人來説無疑是巨大壓力。
四是房價在飛漲後存在下跌趨勢。統計數據顯示,大城市近年房價指數上漲20%左右。就具體的樓盤而言,則上漲50%至100%甚至更多。飛速上漲的房價刺激了購房者的購買熱情,炒房成為獲取鉅額財富的途徑,使許多償債能力低的人參與到購房隊伍中。當房價下跌、房市流動性降低、貸款利率大幅調升時,勢必加大高價購房者的償債壓力,使銀行信貸面臨巨大違約風險。
如何防範信貸風險
次貸危機對商業銀行的重要啟示是,在經濟增長階段忽視風險必將導致經濟減速階段的風險甚至是危機的爆發。當經濟發生週期性波動時,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將首當其衝
一要加強宏觀經濟運行的分析,高度關注經濟週期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自2002年中國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以來,境內商業銀行在旺盛的貸款需求下産生巨大的盈利衝動,同時流動性過剩導致其面臨巨大的盈利壓力。在盈利衝動和壓力的雙重推動下,大多數銀行更多地注重盈利而忽視和放鬆了風險防範,貸款尤其是個人貸款增長速度居高不下。次貸危機對商業銀行的重要啟示是,在經濟增長階段忽視風險必將導致經濟減速階段的風險甚至是危機的爆發。從當前宏觀調控態勢和運行環境看,中國經濟在經歷了近6年的快速增長後,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高位增長的勢頭可能放緩。當經濟發生週期性波動時,商業銀行的貸款質量首當其衝。同時,對中國的銀行而言,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更好地防範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風險。我國金融業積極穩妥地推進對外開放、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風險不容忽視,必須深化改革,改進風險管理能力,提高綜合競爭力。
二要科學設計信貸産品。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金融機構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貸標準。面對房價不斷上漲,忽視住房貸款的第一還款來源亦即貸款人自身的償付能力。貸款公司和銀行為了營銷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創新産品,將這些貸款證券化,把風險從銀行賬本上轉移到資本市場,風險本身並沒有消失,而是為危機埋下禍根。因此,金融機構必須審慎經營,科學設計信貸産品。同時,在具體業務操作中,必須恪守原則與標準,打好風險防範的基礎。
三要把握宏觀經濟走勢與具體産品的關係。目前,中國房地産處於上升週期,房價上漲較快,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發展得非常快。2007年以來,商業性購房貸款中的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呈逐月加快趨勢。從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來看,房價的快速上漲往往會掩蓋大量的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銀行一定要高度重視房地産市場發展中的各類金融風險。對此,銀監會對銀行一再發出風險提示,要求銀行不能放鬆借貸標準,嚴格“三查”,嚴防假按揭和虛假貸款,並多次就銀行房地産貸款進行現場檢查。同時,在房價不斷上升的環境下,銀監會還提示銀行要高度關注貸款抵押物的價格風險。
四要做好預警,控制規模與風險。近年來,出於戰略調整和經營轉型需要,境內商業銀行普遍將個人信貸作為收入的主要增長點。在目前資産價格快速攀升、存在回調壓力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應高度關注個人住房信貸及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不能簡單地將個人貸款或消費性貸款視為低風險貸款而不加選擇地大力發展。從上海地區銀行房地産信貸投放看,個人信貸快速增長強化了銀行信貸長期化的勢頭,銀行不良資産上升的隱患加大。因此,吸取次貸危機的教訓,我國商業銀行應高度關注個人房地産貸款風險,加強信用系統建設,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同時,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防範和制止金融機構違規發放不符合條件的貸款。在當前動蕩的金融環境下,金融監管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是金融創新要堅持“謹慎經營”原則。美國次級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的所謂金融創新中,次貸不僅很快衍生出各種金融産品,還被分配到各種金融機構的投資産品組合之中。對衝基金及其他高杠桿機構以其財務杠桿工具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與次級債有關的各種交易,這導致衍生産品價值與其真實資産價值之間的聯絡被完全割斷,放大了相關投資和交易風險,使金融活動背離了金融機構的“謹慎經營”原則。當風險集中爆發時,再追溯原生信貸産品的發行質量,為時已晚。因此,在産品設計與每一單合約執行過程中,就應按照謹慎經營原則,合理評估無風險約束下的放貸行為與潛在風險的平衡,防患于未然。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