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探班《復興之路》排練:人民大會堂空前“大換裝”

 

CCTV.com  2009年09月12日 17:0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民晚報   
專題: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目前正在人民大會堂緊張排練,昨晚記者來到現場探班。一走進熟悉的人民大會堂,第一感覺就是:觀眾席小了,舞臺更大了!為了配合《復興之路》的精巧構思和宏大場面,舞美部門對大會堂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改造。

  上借天 鋼結構布景

  人民大會堂的舞臺是全國最大的,然而《復興之路》所承載的169年的歷史內容實在太厚重,想要以傳統的舞美布景來匹配節目內容,已不可能,因此,舞臺必須有更加博大的空間。舞美先行!8月2日,工作人員提前近1個月進駐人民大會堂,開始“大換裝”。這個舞臺“鋼鐵巨人”寬40米、高14米,共有70余級臺階。演出時,主要供合唱演員站立,給舞蹈表演留出了空間。表演時,站在最高處的合唱演員,常常被直射而下的舞檯燈光烤得大汗淋漓,而每級階梯的側面還有專門定制的LED屏幕,變幻出各種圖案色彩。

  樓梯環繞的下方,背景是一個寬24米、高11米的橢圓形LED屏。屏幕前方,一個寬闊的斜面由高至低鋪開。舞美部主任鞠毅對記者説:“橢圓是一種美好的象徵,意喻團聚一堂,而斜面,就是一種歷史的鋪陳,從1840年到2009年。”

  下借地 拆除前7排

  巨型樓梯的存在,頓時對比出舞臺的縱深不夠,必須向外擴展,前7排觀眾席因此被拆除,一半成了舞臺,剩下一半成了走道。原來的幕帳也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從兩側延伸出的新的環形幕帳,就像大舞臺張開雙臂,把1樓的觀眾統統“抱”在了懷裏。

  這個環形幕帳,佔用了左右兩側各2列觀眾席。環形幕帳的作用,一是“藏人”,在觀眾席的兩側,幕帳之後,“躲”著幾十位合唱演員。表演時,幕帳內的燈光亮起,觀眾就能透過幕帳,清晰地看到他們的身影,效果有點像投影儀。

  另一個作用是當投影布。鞠毅介紹,這種特製的紗布兩面都能打光顯影。記者在現場採訪時,講述1998年抗洪救災事件的歌舞《不可戰勝》正在綵排,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巨浪咆哮,不僅出現在舞臺正中的橢圓形LED屏上,也出現在環形幕帳之上。此外,徹底清洗過的大會堂穹頂、墻壁,也加入“投影布”行列,在幾十台投影儀的畫面效果下,現場觀眾屆時將能真正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新理念 藝術雙融合

  “廣場藝術與劇場藝術的融合。”鞠毅如此概括《復興之路》的舞美設計理念。對觀眾來説,則能感受到現實空間與藝術空間幾乎合二為一,莊重的儀式感油然而生。

  《復興之路》的舞美設計由多個“史無前例”的元素所構成,除了龐大的鋼結構布景外,總計約500平方米的LED屏幕也創下紀錄,多媒體成了主角,傳統舞美與布景幾乎不見蹤影。舞臺上,物理空間最大限度的擴展,也使藝術空間得到無限延伸,使創意中的造型、效果,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得以完美實現。

  駐京記者 徐軼汝 (本報北京今日電)

  相關鏈結:

責編:程瑩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