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經濟率先復蘇幾成定局 “保八”目標無憂

 

CCTV.com  2009年07月10日 17: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廣播網  

>>>進入國內頻道

  中廣網北京消息 中國經濟是否已經復蘇?對於這一疑問,二季度以來的宏觀經濟數據已使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趨於樂觀。從本週開始,政府有關部門將陸續發佈6月份以及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從一些已公佈的先行指標來看,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局面已經確立,今年GDP完成“保八”的任務已無懸念,中國經濟將從全球金融危機的復蘇賽跑中率先勝出。

  實現“保八”目標無憂

  最新數據表明,連續8個月負增長的全國發電量終於迎來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發電量轉負為正,同比增幅達到3.59%。而此前公佈的6月份PMI指數仍然在50關口以上運行,也預示著我國經濟運行繼續處於景氣上升狀態。另外,作為經濟晴雨錶的股市,今年以來反彈勢頭喜人,也預示著廣大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預期良好。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很多海外研究機構發現,他們在去年所進行的關於中國經濟2009年增長的預測出現了很大偏差,不得不在年中大幅上調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如世界銀行在最新的《中國經濟季報》將中國今年GDP增速預期上調至7.2%,比今年3月份預測的6.5%提升了0.7個百分點,並預計明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看來,這些機構之所以預測錯誤,首先是高估了外貿回落對中國經濟的衝擊,而實際上中國當前特定的外貿結構有助於降低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的衝擊;其次,這些海外研究機構普遍忽視了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水平還較低,區域發展也很不平衡,因而無論是推進城市化,還是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有很大的空間,而這會成為應對危機很重要的推動力;另外,在危機逐步穩定下來後,中國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以及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依然在促進全球産業向中國轉移,而且這種轉移正從紡織品等産業轉移到汽車等新的産業中。

  基於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的逐漸好轉,我國經濟今年“前低後高”的走勢判斷已逐步被更多的專家學者所接受。他們認為,今年第三、四季度國內經濟將進一步反彈,全年實現“保八”任務已無憂,中國將在這場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比拼中率先走出低迷,實現復蘇。

  一攬子刺激措施“志在高遠”

  雖然經濟已企穩上升,但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固,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卻也是業內共識。從已公佈的前5個月相關數據來看,在投資和信貸規模增長較快的同時,出口、財政收入等依然未能止住下滑勢頭。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中國經濟的回升仍面臨三個阻力:一是外部經濟環境依然嚴峻,出口還在下降;二是消費增長並沒有設想的那麼快,民生問題改善緩慢;三是經濟轉型相對比較緩慢。

  從此次金融危機受影響最大的外貿出口來看,由於美國迫於世界輿論壓力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危機之後不大可能再繼續依靠無限制的經濟透支來支撐過度消費,我國連續幾年出口快速增長的局面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這意味著要想得到長期穩定發展,中國必須加快步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協調投資、出口、消費三者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從我國政府出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措施來看,決策層已非常關切調整經濟結構這個問題,強調“立足當前,志在高遠”。具體而言,政策短期“下猛藥”,如迅速出臺4萬億投資計劃刺激經濟快速回升;而長期則重在“調結構”,重點放在刺激消費和調結構上,如首先通過減稅、財政補助等方式挖掘消費潛力;其次,加快醫療衛生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步伐,將更多財政資金將投入到“保民生”,從而為刺激消費提供堅實基礎和長久動力。此外,在産業政策方面,出臺了備受關注的十大産業振興規劃,其中調整産業結構成為規劃主要內容。而且,事實表明,這方面的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效果,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以住房、汽車、家電等為代表的居民消費加速啟動,已成為保增長的重要支柱。

  經濟長期增長仍值得期待

  如果説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快速啟動的積極有效的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為經濟迅速扭轉下滑趨勢創造了條件,那麼,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走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道路帶來的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則是此次能夠擺脫金融危機困境的基礎。

  我國目前處在工業化中期,工業化仍然具有廣闊空間。同時,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將為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帶來巨大的潛力。數據顯示,1978年中國城鎮人口1.7億,但現在已經達到了5.7億,每年增加近2千萬的城鎮人口。中國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刺激了消費,使中國變成了“世界工地”,從而成為整個經濟增長的支撐力量。事實上,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是44.9%,而發達國家是90%,即使是全世界平均水平也達到了49%。因此,中國的城市化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城市化的推進不僅能夠刺激消費和投資,同時也將部分打消對我國産能過剩問題的擔憂。有專家指出,現在一些主要工業品産量看似過剩,但從中國城市化的長週期來看,則屬於相對過剩。

  可以預期,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逐步轉變,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投資和消費的日漸活躍,我國經濟將釋放出更大的增長空間。正如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近日在一次會議中所説,“中國經濟增長依然穩定,全球金融危機不會突然中斷中國經濟的這種增長趨勢,中國發展潛力仍然非常大。”

  相關鏈結:

責編:趙德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