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時代先鋒】黨員專家吳大觀的奉獻情懷

 

CCTV.com  2009年07月01日 19: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7月1日播出):“歷史事實證明:唯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才能振興中華。唯有共産黨才能振興航空工業!”——摘自吳大觀日記(1997.6.23)

    人的一生只有幾步是最關鍵的,吳大觀的一生就有兩次重大選擇。一次是事業上的,1940年他轉學航空係,由此開始了為新中國製造航空發動機的探索之路。還有一次是政治上的,在目睹了國民黨的腐敗、認識到只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後,1948年他毅然投奔解放區,加入中國共産黨。

    從那一刻開始,吳大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産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50年代,國家對他這樣的特殊人才給予了高工資待遇,吳大觀一個月的工資有二百多元,他覺得太多,就多次請求降低工資。上級沒答覆,於是他執著地選擇了每月多繳100元黨費的方式,把錢還給國家。這一交就是四十多年,累計下來共多繳黨費11萬元,為“希望工程”、災區等捐款9萬多元。

    而無論是順境、逆境,吳大觀對黨的忠誠始終無怨無悔。文革中,吳大觀被迫停止了心愛的發動機研製工作。關牛棚、掃廁所,他的一隻眼睛也因為沒有得不到及時治療永遠失去了光明,是航空報國的夢想支撐他走過那段灰色的日子。

    多年後,老人在自傳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們要走的是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道路,我們對社會發展規律缺乏認識,現在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在總結前面的經驗做出的決策。”

    彌留之際,吳大觀對相濡以沫60多年老伴反復叮囑。“一切從簡,不要給組織添麻煩,更不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並對自己的財産作了最後的分配。

    “我從來就不希望把寶貴的生命花在自己生活享受上。愈是老了,時間愈是可貴,愈不能浪費。”——摘自吳大觀日記 (1999.6.11)

    熟悉吳大觀的人都知道,工作、學習是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晚年,吳大觀學會了上網,他感慨這個獲取知識的新方式,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看到有用的還打印出來給年輕同事。

    這把放大鏡幫助吳大觀惟一的一隻還可以看得見、卻只剩下0.3視力的眼睛看了大量的資料和文件,他認真學習中央精神,光心得體會就寫下了幾十萬字。

    “人才資源是航空工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要創造培養、吸收、用好人才的起碼條件。”——摘自吳大觀回憶錄。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要派出一支隊伍去英國進行發動機高空臺試驗。吳大觀從祖國航空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考慮,認為這是一個選拔、培養、鍛鍊人才的極好機會。

    後來,劉大響因為在發動機高空臺領域的傑出貢獻,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正是在吳老的幫助下,一大批年輕人成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研製領域的棟樑。

    嘔心瀝血圖報國,志在藍天寫忠誠。吳大觀走了。但是他留下了一位愛黨愛國、報國有成的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懷。

    相關鏈結:

     

 

責編:李丹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