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學者研究“金錢鎮痛”引爭議 548人參加實驗

 

CCTV.com  2009年06月29日 06:1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京華時報  

  學者研究“金錢鎮痛”引爭議 中山大學一老師論文將刊于《心理科學》

  據《廣州日報》報道金錢具有鎮痛功能、失去金錢的疼痛和肢體受傷的疼痛十分類似。這是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周欣悅即將發表在國際著名心理學刊物《心理科學》上的論文《金錢的符號作用:啟動金錢概念改變社會痛苦和生理性疼痛》中的觀點。

  548人參加實驗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周欣悅今年32歲,論文通過6個實驗證明金錢對於生理性疼痛與社會性疼痛(即社會排斥)的抵禦作用。據介紹,這6項實驗全部在中山大學心理學系的實驗室裏完成,實驗參加者均為中大學生,共有548名學生參加了實驗。

  據悉,實驗分為啟動活動和正式測試兩部分,啟動活動有不同的形式,周欣悅介紹了其中的兩種:“數錢法”和“造句法”。

  “數錢法”啟動活動是在測試前假意告訴被測試者,接下來要進行一項手指靈活度的測試。經隨機分組後,一組數80張百元人民幣,另一組則數80張紙。在數錢(紙)結束之後,緊接著進行正式的測試。

  “造句法”啟動活動是在測試前假意告訴被測試者,接下來要考察語言能力,請測試者將打亂順序的句子進行重新排序。其中一組被測者的句子中包含了“金錢”類詞語,另外一組的句子中則無。在排序完成之後,接下來進行正式的測試。

  正式測試過程中,生理痛感的測試可以通過把手伸到溫水和熱水中(水溫保證不會燙傷被測試者)的方式,結果顯示,數過錢的一組被測試者的忍受力更強。

  周欣悅説:“實驗證明,數錢或用‘金錢’一詞造句後人們更耐‘痛’,包括社會痛苦(社會排斥)和生理性疼痛(高溫痛感)。”

  研究結果引爭議

  論文引起了一些爭議。一些媒體將研究結論歸納為“金錢可以鎮痛”,而隨著研究成果在海內外的傳播,對其研究的初衷和意義也有不同的意見和爭論。

  針對“這項研究是否鼓勵人們拜金”的質疑,周欣悅表示,相比作用力短暫的金錢,社會關愛才是“痛苦的首要緩衝器”。

  金錢解痛不持久

  此前她和同事的一項研究已證明,金錢緩解痛苦的作用是不持久的。“我們認為減緩痛苦一來可靠金錢,二來可靠社會支持,”她説,“但更關鍵的是社會支持。我們希望,社會上片面逐利的人更少一些,相互關愛的人更多一些。”

  而針對每天都要數“別人的錢”的銀行職員是否具有超強耐痛和耐打擊能力的疑問,周欣悅表示,由於人們普遍有“適應心理”,因此金錢的“鎮痛”作用總是十分短暫的,銀行職員在反復數錢之後,已經産生適應,效果也不明顯了。

  相關鏈結: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