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浙江省義烏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

 

CCTV.com  2008年10月22日 14: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高舉旗幟 科學發展--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

  依靠創業創新架起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橋

  ──浙江省義烏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

    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 編者按:“一見陽光就燦爛,一遇雨露就發芽”,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義烏市快速發展的生動寫照。30年來,義烏市抓住市場發育先機,發展以小商品流通為主的商貿業,不斷積累資本、擴大規模,促進商業資本向製造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擴張,推動了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進程,開闢了一條商貿主導、聯動發展、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的有特色發展之路。

    義烏靠商貿起家,市場是義烏人的最大財富和創業的巨大舞臺。他們始終堅持把市場作為區域的“發展極”來培育和經營,一切圍繞市場而謀劃,建成了一批影響全球市場的小商品製造業。義烏發展是理念創新、市場創新、産業創新的過程,更是體制機制創新的過程。這一系列創新,促進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全民創新興業的有力保障。

    義烏是個“一見陽光就燦爛、一遇雨露就發芽”的神奇之地。改革開放以來,義烏人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市場先發優勢,以創業創新為動力,以小商品流通為載體,推進市場化,帶動工業化,催生城市化,演進為國際化,創造了“無中生有、有中生奇、無奇不有”的義烏奇觀。

  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

    義烏發展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興商建縣階段(1982-1993年)。實施興商建縣戰略,以市場化為主要推力,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工業強市階段(1993-1998年)。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以市場化帶動工業化,形成了與專業市場緊密聯動的産業體系。城市化階段(1998-2003年)。實施城市化戰略,工貿聯動催生城市化進程,形成了現代化商貿名城。邁向國際化階段(2003年至今),隨著市場規模擴大、功能完善和業態提升,形成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並演進為國際性商貿城市。

    義烏發展成就突出表現在5個方面:從貧窮落後的農業小縣崛起為實力雄厚的經濟強市。在2006年度全國百強縣(市)中居第十二位,城市綜合競爭力居浙江省縣級市首位。從簡陋的馬路市場崛起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被聯合國、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銀行評定為“全球最大日用品商品批發市場”。從基礎薄弱的工業小縣崛起為産業集群的工業強市。形成了小商品、大産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工業發展格局,擁有20多個優勢行業,一批産品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行業內的“單打冠軍”。從偏遠的內陸城關鎮崛起為國際性商貿城市。城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超過78平方公里、人口超過80萬,市場外向度高達55%以上,商品出口到215個國家和地區。從溫飽不足的變相討生活轉變為比較寬裕的小康生活。城鄉居民年收入分別超過2.4萬元和1萬元,儲蓄存款428億元,每百戶家庭擁有生活用汽車30輛。

    義烏以市場聞名,因市場發展;以創業富民,因創新強市。義烏的實踐證明,市場是義烏人的聚寶盆和走向富裕生活的金橋,創業創新是義烏發展繁榮的不竭動力,在市場的舞臺上艱苦創業創新,義烏才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成功要素和主要做法

    改革開放以來,義烏走出了一條商貿主導、聯動發展,創業富民、創新強市的獨特發展之路。其主要構成要素是:

    (一)群眾創造和政府有為互動。義烏小商品市場是人民的創舉。“百姓推著政府走,政府領著百姓跑”。改革開放之初,群眾創造了小商品市場雛形,政府不僅作出開放市場決策,而且總結提升群眾創造經驗,提出興商建縣戰略加以全面推廣。市場發展過程中,群眾創新了交易方式、交易手段,創辦了聯托運市場、家庭工廠等,政府積極參與市場建設、提升市場業態、完善交易規則、培育交易組織成長,引領市場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商貿發展和工業支撐互動。市場帶動工業、工業支撐市場,市場與工業雙向互動、共同繁榮。在實施興商建縣(市)戰略的同時,充分發揮商貿資本雄厚、市場信息靈敏、經商人才眾多等優勢,實施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戰略,引導商業資本向工業擴展,發展與專業市場關聯度緊密的小商品加工業,構築了小商品、大産業,小企業、大集群的工業發展格局,促進了市場與工業聯動發展。

    (三)培育市場主體和健全市場體系互動。在創業中培育市場主體,在創新中健全市場體系,多元化的市場主體支撐起市場繁榮,健全的市場體系為市場主體提供創業創新的良好平臺。通過賦予小商品經營者合法地位、營造放水養魚創業氛圍、鼓勵市場主體多元化等舉措,促進了11.7萬個市場主體的形成。通過完善商品市場體系,培育人力、土地、資金、産權等要素市場體系,強化誠信體系建設等,促進了市場體系的健全。

    (四)傳承傳統文化和吸納現代理念互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吸納現代文明理念,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相結合産生強烈的滲透力。注重挖掘傳統文化,引導群眾在傳承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並把創業創新精神深深植根于傳統文化的沃土。

    (五)推進城市化和建設新農村互動。農村支持城市,城市反哺農村,城鄉互動催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積極實施以工哺農、以商強農戰略,通過實施“市場帶百村”工程,拓展了農民致富渠道;通過實施農業“強龍”工程,推進了農業産業化;通過制訂並實施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促進了農村向社區、農民向市民、農業向企業的轉變,逐步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融合。

    (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互動。統籌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營造經濟社會協調互動、社會各成員和諧共處的社會氛圍。注重改善民生,注重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推行外來人口本地化政策等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形成了農民與市民、本地人與外地人、本國人與外國人和諧相處、和諧創業的良好環境。

  主要經驗和今後設想

    義烏在開拓獨具特色的區域發展之路的實踐中,積累了具有普遍意義而又特色鮮明的經驗,主要是:

    (一)以人為本,創業富民。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的執政理念,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圍繞讓經濟搞上去、讓百姓富起來、讓群眾得實惠的目標制訂發展戰略和政策,最大限度調動群眾參與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促進群眾在自主創業中富裕起來。

    (二)完善體制,創新興業。堅持理念創新、市場創新、産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不僅在經濟發展中創造出許多奇跡,更在市場經濟機制和政府運行體制中開創出許多先河,實現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有機結合,有效保障了全民創新興業。

    (三)重商強市,以“市”興市。堅持把市場作為區域“發展極”來培育和經營,做到工作圍繞市場轉、城市圍繞市場建、産業圍繞市場育,使市場變成一座巨大反應堆,引發資本、人力、信息等生産要素連續裂變,促進了小商品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因“市”而生,城市發展和功能完善因“市”而動。

    (四)科學決策,一以貫之。堅持正確政績觀,摒棄只顧個人政績不顧發展實際的陳舊政績觀,對在實踐中形成的符合本地發展規律的興商建縣(市)戰略,歷屆縣委和縣政府、市委和市政府始終做到一張宏圖管到底,在繼承基礎上不斷創新和豐富。

    (五)自覺革命,執政為民。堅持公開、公正和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服務政府和廉潔政府,通過深化改革果斷割斷部門“權”與“利”的臍帶,從源頭上遏止尋租和腐敗,推動形成了黨政班子和幹部隊伍勤政廉政、乾淨幹事,追求有所作為、但決不為所欲為的良好氛圍。

    義烏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也正在經歷成長中的煩惱。義烏市委和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關注民生,抓創新、重提升、促和諧,努力實現高位突破、率先發展。推進市場創新,建設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搶佔産業制高點;推進工業創新,建設先進製造業基地;推進合作交流,構築全面開放新格局;推進城鄉統籌,實現城鄉一體化新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文化建設,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推進社會建設,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

責編:李賢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