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1日 09:27 來源:
| |
1月11日,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談到救災資金監管時明確表示:民政部門將救災資金稱作高壓線,是不可觸動的,如果在資金管理和使用上出現問題,將對當事人依法依紀是要加重處罰的。 |
中國網消息:2007年1月11日(星期四)上午10時,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介紹2006年中國自然災害和救災工作以及冬令期間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等,並答記者問。
發佈會分題摘要: |
1、2006年救災工作和社會捐助情況成效顯著 |
2、民政部四措施保障困難群眾生活 |
3、災民基本生活條件可以得到保障 |
4、2006年因災死亡3186人 直接經濟損失8年來最高 |
5、中央投入各類抗災救災資金共111.98億元 |
6、中央領導重視06年抗災 胡錦濤溫家寶等多次批示 |
以下是發佈會圖文實錄:
[主持人華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天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7年第一場新聞發佈會,歡迎大家出席。
黨和政府對防災救災工作和困難群眾過冬的生活安排非常重視,因此今天我們特地請來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先生向各位介紹2006年中國自然災害和救災工作的情況,以及冬令期間困難群眾的生活安排。
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民政部新聞發言人俞建良先生,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先生,現在我們先請李部長作介紹。 (2007-01-11 09:48:33)
[李立國]: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上午好!非常高興與大家在這裡相會。去年1月5日我曾經在這裡代表中國民政部就2005年的災情和救災工作向國內外新聞媒體作過介紹,時隔一年多,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又來到這裡,將就2006年的自然災害情況、救災工作及冬令期間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向大家進行介紹。為了節省時間,更多的回答與會記者們關心的問題,我在這裡先扼要按照今天的新聞發佈主題介紹一些情況。 (2007-01-11 09:52:54)
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介紹2006年中國自然災害和救災工作
[李立國]:
2006中國自然災害嚴重。颱風、洪澇、旱災、風雹、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山體滑坡、泥石流、病蟲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人民群眾生命財産遭受重大損失。因災死亡3186人,緊急轉移安置1384.5萬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1091.3千公頃,其中絕收面積5408.9千公頃;倒塌房屋193.3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528.1億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地受災嚴重。與近年相比,2006年自然災害是1998年之後最為嚴重的一年。與1999年以來相比,2006年因災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為8年來的最大值,緊急轉移安置人數僅小于2005年,因災倒塌房屋僅次於2003年和2005年。(2007-01-11 09:53:48)
[李立國]:
黨中央和國務院對2006年的抗災救災工作十分重視,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常務會議都專題研究過防災抗災救災工作。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華建敏國務委員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後多次對抗災救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溫家寶總理親臨湖南、福建、寧夏、四川、重慶災區慰問受災群眾,視察救災工作;回良玉副總理也先後親赴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福建、浙江災區,慰問受災群眾,檢查和指導抗災救災工作,極大地鼓舞了災區廣大幹部群眾奪取抗災救災全面勝利的信心。 (2007-01-11 09:55:38)
[李立國]:
為應對嚴重的自然災害,受災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在災害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及時啟動救災應急預案,全力組織開展緊急救助工作。災區各級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靠前指揮,精心組織,週密部署。廣大基層民政幹部職工始終戰鬥在救災一線,緊急轉移受災群眾、核查災情、慰問災民,及時將救災款物發放到群眾手中,有效保障了災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2007-01-11 09:56:16)
[李立國]: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民政部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認真履行受災群眾應急救助和基本生活保障的職能,全力支持災區的抗災救災工作。2006年,民政部先後針對17個省份的災情啟動救災應急響應40次,其中三級響應為8次、四級響應為32次,應急時間長達132天,僅針對福建的颱風、洪澇災害就啟動了8次應急響應。應急響應次數超過2005年的30次和2004年的12次。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共向災區派出救災工作組60個。(2007-01-11 09:57:21)
[李立國]:
為支持災區做好抗災救災工作,民政部和財政部提高了中央救災補助標準,共安排災民生活救濟補助費51.02億元;為做好緊急轉移受災群眾的臨時安置工作,民政部向災區調撥救災帳篷4.412萬頂。同時,民政部充分發揮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職能,積極協商財政、發展改革、水利、農業、交通、國土資源、教育、衛生等部門加大對受災地區救災工作的支持力度。2006年中央累計投入各類抗災救災資金共111.98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災區的抗災救災工作。 (2007-01-11 09:58:31)
[李立國]:
在做好抗災救災工作的同時,民政部積極組織開展社會捐助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支持災區做好抗災救災、受災群眾生活安排和恢復重建工作。2006年10月,民政部會同中宣部等6部門集中組織開展了全國“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助活動,中央黨政軍機關和單位捐贈的資金總額共計4769.9萬元,捐助衣被23萬件,所有捐贈款物已經直接送到11個省份的重災區縣,並全部落實到戶。 (2007-01-11 09:59:56)
[李立國]:
大部分省份也同步組織開展了“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助活動,掀起了為受災困難群眾奉獻愛心的熱潮,各地共接收捐款10.89億元,衣被4590.61萬件,其他物資折款1.1億元。目前,“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助活動已步入經常化、制度化軌道。據統計,2006年通過開展各類社會捐助活動,全國共接收社會各界捐款35.89億元,衣被7056萬件,其他物資折價4.69億元。 (2007-01-11 10:01:10)
[李立國]:
截止目前,災區恢復重建開工率近100%,已經完成重建172.2萬間,佔需恢復重建總數的91.2%,春節前,基本能達到所有倒房群眾遷入新居的目標。中央下撥的16.7億元冬令救助資金現正在陸續發放到災民手中,冬令期間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能夠得到較好保障。(2007-01-11 10:02:18)
[李立國]:
春節將至,為做好城鄉困難群眾的生活安排,民政部于去年12月先後召開會議和發出通知,進行了專項部署,要求進一步做好受災群眾、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和特困戶以及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等困難群眾的各項救助工作,進一步落實好優撫對象的保障政策,使他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與全國人民一道歡度新春佳節。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2007-01-11 10:03:11)
[華清]:
現在進行提問,像往常一樣,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2007-01-11 10:04:36)
中央電視臺記者關注受災群眾生活保障狀況
[中央電視臺記者]:
剛才我看到您的講話稿裏提到,今年國家安排了16.7億救災資金用於受災群眾在冬令期間的基本生活安排,我又注意到,今年冬令期間的受災群眾有7800多萬,我粗略算了一下,每個人只能拿到大概21塊錢,這樣的補助標準是不是真能保障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安排?另外有沒有其他的保障方式?謝謝。(2007-01-11 10:06:11)
[李立國]:
受災之後的冬令救助工作,確實像剛才這位記者提問的一樣,這個救助工作是為了保證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最起碼要保障一斤基本口糧。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中央補助資金確實達不到一斤基本口糧和相關基本生活的安排。
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也是救災工作體制,是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所以在中央給予補助資金的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有相應的救災資金投入,同時還有社會各界參與救災工作的貢獻,以及基層群眾的鄰里互助、社會扶助,因此,災民基本生活的資金條件、物質條件是能夠保障的。(2007-01-11 10:07:21)
[李立國]:
同時,各地以及基層單位和群眾的受災程度不同,對保障基本生活需求量也有所不同。比如説有的受災群眾需要一個月的基本生活保障,有的需要兩個月和三個月,也有的一季作物區需要更長時間的基本生活保障。這種不同的需求程度對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投入資金的需求程度也會有所不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較快平穩發展和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的資金投入以及補助標準也會逐步提高。(2007-01-11 10:10:04)
合眾國際社記者提問
[外國記者]:
今天早晨您一直談論自然災害,但是我認為災害分兩類,一個是自然災害,另外一個是人為的災害,比如説2005年底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您認為在應對人為災害方面,民政部應該做什麼樣的工作?因為自然災害是相對短期的,而人為災害需要長期的救助,您能不能談談民政部是如何應對人為災害的?(2007-01-11 10:12:43)
[李立國]:
我國政府對各類災害和災難事故的預防與救助工作都高度重視,既有民政部和一些相關部門主管自然災害的防禦和救災工作,也有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總局等一些部門主管全國的災難事故預防和救助工作,還有衛生部等一些部門主管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和治理工作。
對礦難和環境污染等公共事件的預防工作,我們中央政府和主管部門都有加大投入、加強相關設備設施建設、加強平時的安全知識教育普及等一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災難事故的發生。(2007-01-11 10:16:49)
[李立國]:
面對災難事故,也就是剛才這位記者所説的人為的災害事件,民政部門主要從三個方面參與有關工作:一是做好防止災難事故發生的宣傳教育;二是災難發生期間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臨時保障;三是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災難事故後的善後處理工作。(2007-01-11 10:18:22)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一連提了三個問題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我有三個問題:第一,您剛才介紹現在中國還有16.7萬間民房沒有建成,請問,對於這些沒有房子住的災民,我們將如何安排他們的生活?第二,2006年災害發生情況非常嚴重,請問政府如何進一步加強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建設?第三,關於國際合作方面的問題,2006年年底,李學舉部長提出民政部下一步工作重點是加強國際合作和亞洲減災救災機制建設,請問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謝謝。(2007-01-11 10:19:25)
[李立國]:
這三個問題的時間容量等於回答三個記者的提問,所以請允許我簡明扼要地回答。
在民房恢復重建已經完成91%還多一些的形勢下,面對尚未完成的16.7萬間重建民房,我們將採取幾個措施來保證受災群眾安全越冬、溫暖越冬:一是借用公房和公共場所的房屋;二是投親靠友,鄰里互助;三是搭建臨時簡易住房,來保證受災群眾房屋重建前的越冬安排。同時,我們早已要求,氣候寒冷的地方,因為氣候原因不能開工建設,要早作規劃方案和建築材料準備,待氣候轉暖時抓緊開工建設。(2007-01-11 10:23:04)
[李立國]:
關於怎樣加強預警機制和監測預報體系的建設,這涉及到民政部和國家氣象局、地震局、海洋局以及水利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等有關部門的協同工作。就民政部而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繼續加強對衛星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利用;二是早日建設和完成國家減災衛星工程地面應用系統;三是加強部門間的災情會商研判機制;四是加強災情信息的統計報告和發佈工作,會同有關部門,使我國的災害管理預警體系建設得更好,更適應防災救災工作的需要。(2007-01-11 10:24:02)
[李立國]:
關於救災工作的國際合作,我們已經從三個方面建立和實行了越來越好、越來越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一是國際自然災害緊急救援上的交流與合作,我們既對一些遭受巨災的國家給予援助,同時對我國發生自然災害情況下,外國政府或非政府組織給予的救助資源予以響應;二是發展政府間的雙邊和多邊救災互助合作的關係,主要是同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東盟國家、亞洲太平洋國家之間的合作關係在日益發展;三是同國際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發展合作關係,主要是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減災戰略秘書處,以及亞洲基金會、亞洲備災中心這樣一些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發展合作關係。(2007-01-11 10:27:31)
[李立國]:
在救災工作上發展和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利於我們體現負責任大國政府的形象,體現中國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也有利於我們獲取國際社會在救災工作上的先進經驗、先進技術,同時也有利於我們發展自身的救災工作體系,提高救災工作水平。我們將不斷地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把我國的救災工作,把我國對國際社會的義務履行得更好。(2007-01-11 10:31:09)
鳳凰衛視記者關注救災補助標準和相應的監管機制問題
[鳳凰衛視記者]:
李部長,您剛才説到中央會不斷提高救災補助的標準,請問現在的補助標準是如何制定的?有沒有一個逐步提高的計劃?另外,您剛才説到在冬季給災民的救災物資和資金,那麼民政部是否有一個相應的監管機制來確保這些物資發放到災民手裏?對城鄉低保的群眾,今年有沒有加大力度的具體措施?謝謝。(2007-01-11 10:32:23)
[李立國]:
又是三個問題,其中城鄉低保制度的內容和操作實施情況,本身就是一個較大的文章,所以這三個問題我還只能是簡要回答。
關於中央救災補助標準,按民政部門職能,保障災民基本生活上,主要有這樣幾個標準:一是緊急轉移人口應急安置補助標準,按照每人150元確定;二是民房倒房重建補助標準,按照每間600元確定;三是冬令春荒期間災民基本生活保障,按一斤基本口糧測算,中央補助標準是每斤7毛錢。(2007-01-11 10:35:07)
[李立國]:
這些標準是去年年初民政部和財政部在以往救災補助標準基礎上,根據救災工作需要,研究提高依據以後確定的。對於受災群眾而言,這並不構成他全部基本生活保障的資金來源,就如我前面回答第一個問題時所説到的,這是中央級的補助,還要會合地方各級政府的補助,共同構成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資金來源。 (2007-01-11 10:38:25)
[李立國]:
由於我們的救災工作體制包含著分級管理,所以一些有條件的地方還擴大了對受災群眾的補助範圍和補助標準。像有的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就增加了對死亡人口的撫恤補助和遭受旱災的飲水補助。救災補助範圍和標準是相對變化的,會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更好的發展而逐步有所擴大和提高。(2007-01-11 10:40:08)
[李立國]:
關於救災資金的監管機制,去年1月5日在這裡的新聞發佈會上我曾經做過介紹,由於今天到會的記者跟上一次有變化,所以我仍然簡要地回答一下。
這是由三方面的監督構成的:首先是群眾監督。救災資金包括冬令春荒的補助費和倒房重建補助費,在村一級是要張榜公佈的;其次是行政監督。受災群眾的補助對象和落到每個人頭的補助金額,在縣以下民政部門是要建立臺帳,並進行檢查的。同時在資金的行政管理上,很多資金是通過銀行實行社會化發放方式,沒有中間環節。行政監督還包括審計、監察和財政等部門對各級民政部門在救災補助資金使用安排上的監督;第三是社會監督,即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對救災補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我們民政部門將救災資金稱作高壓線,是不可觸動的,如果在資金管理和使用上出現問題,對當事人依法依紀是要加重處罰的。(2007-01-11 10:41:01)
[李立國]:
最後我回答關於城鄉低保問題。城市低保,我只介紹一下總體數據。到去年年末,我國城市低保對象達到2233萬人,最近幾年保持在2200萬規模,這是動態管理,有進有出,進出相抵以後的相對穩定的數量。城市低保標準已經從月人均162元提高到月人均169元,實際補助水平已經從月人均72元提高到月人均87元。中央財政為此投入城市低保補助資金136億元,地方各級政府也相應加大了投入,共同保障了城市低保制度較好的實現。 (2007-01-11 10:46:45)
[李立國]:
借鳳凰臺記者剛才的提問,我著重但也扼要地向大家介紹一下農村低保問題。建立城鄉一體、標準有別、協調發展的城鄉低保制度,是人民群眾的願望,也是我們民政部和有關部門按照中央意圖共同努力所做的工作。到去年年末,全國已有24個省份,2400多個縣初步建立了當地的農村低保制度,農村低保對象達到1300多萬人。沒有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地方,也早就實行了農村特困群眾定期定量救助制度,救助的人數超過了700萬,從而也奠定了向農村低保制度過渡的基礎。(2007-01-11 10:50:25)
[李立國]: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反映了中央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重大決策。黨中央、國務院明確了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勵已建立制度的地區完善制度,支持未建立制度的地區建立制度,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給予財政補助。在全國範圍建立這項制度,我們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當前要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會同財政部落實好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財政補助安排;二是進一步總結、交流、推廣各地在建立和實施這項制度工作中的成功經驗;三是就全國範圍內農村低保管理的範圍、標準、操作程序、約束條件,儘快地做出規範性的制度安排。
關於這項制度的建設還有很多話要講,但是今天的時間有限,做不到了,下一步我們民政部還會專門召開會議進行部署,到那個時候大家再詳細了解。(2007-01-11 10:52:43)
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問
[香港文匯報記者]:
看材料中的表格,2006年受災死亡人數與1999年以來相比為何明顯偏多?另外,近年來城市流浪人口有增無減,民政部針對這一人群採取的具體救助措施有哪些 (2007-01-11 10:58:47)
[李立國]:
去年受災死亡人口數確實是偏多的一年,比1999年─2005年年均死亡人數多24.6%,比2005年多了28.7%。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更為嚴重的災害後果?就直接原因而言,主要是去年登陸我國的颱風中,有兩個颱風造成的死亡人數和失蹤人數突出地增加。其中7月14日登錄的4號颱風“碧利斯”,危害波及了6個省份,造成了843人死亡。8月10日登錄的8號颱風“桑美”,危害波及了兩個省,造成了483人死亡。僅這兩次災害性事件,死亡的人數就佔了去年死亡人數的41.6%,所以直接原因是去年登陸的颱風危害嚴重。(2007-01-11 10:59:30)
[李立國]:
間接的原因是我們減災能力上還有些地方比較薄弱,一些民房所處位置是在滑坡、泥石流易發地段,相當數量的民房是泥磚房,北方叫做土坯房,經不起較長時間的洪澇災害的浸泡。在死亡人口中,絕大多數又是民房倒塌和洪澇引起的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所以分析去年死亡人口數量劇增的原因,我們今後要進一步加強各項減災建設,增強防禦能力,把治標和治本相結合,在治本上更多地下工夫。(2007-01-11 11:04:07)
[李立國]:
關於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民政部門及其救助管理機構,去年共救助了70多萬人次,其中有10多萬人次的流浪兒童,有效地發揮了對這一特殊困難群體的救助作用。
流浪乞討人數大於我們現在的救助數,所以為了更好地體現政府負責的精神和履行這種責任,我們民政部門及其救助機構將在貫徹自願求助、無償救助原則基礎上,加強主動救助工作,使更多的流浪乞討人員能夠得到這種臨時救助。 (2007-01-11 11:05:33)
[李立國]:
在流浪乞討人員中,也有職業乞丐,有裹挾少年兒童的犯罪分子,有各種原因不肯接受救助的,也有騙取救助資金的這些個別現象和個別情況,我們將通過完善救助管理的具體制度和辦法,並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社會治安管理,來解決救助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2007-01-11 11:07:47)
[華清]:
因為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2007-01-11 11:08:41)
新京報記者提問
[新京報記者]:
去年自然災害是8年來最嚴重的,我想問在救災體系和國家緊急救災能力方面,發現了哪些新的問題?今年會做哪些改進工作?另外我想問一下剛才您講到的對城市流浪乞討人員今年要加強主動救助的工作,民政部門或者社會救助機構要做哪些具體的救助工作?(2007-01-11 11:08:53)
[李立國]:
第一個問題,我想請救災司司長王振耀先生來回答。第二個問題仍然由我來回答。(2007-01-11 11:10:24)
救災司司長王振耀提出應急救助方面有三項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王振耀]:
關於去年的救災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最近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和分析,感到在應急救助方面,有三項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一是應急時期的通信恢復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在局部地區遭受毀滅性的災害打擊以後,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一天兩天之內,或者幾個小時之內,恢復應急通信,這個問題現在看來需要加強;二是應急救助的現代化手段、現代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包括動用直升飛機和其他運輸機的手段,需要加強。從去年的情況來看,應急期間,緊急運送救助人員和救助物資方面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三是應急時期的災害信息發佈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能不能在應急時期第一時間內向新聞界的朋友們提供比較及時、準確、客觀的災害信息,以及方方面面的救助進展情況,這方面我們覺得還有欠缺,還需要改進,今年的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 (2007-01-11 11:11:09)
[李立國]:
關於對流浪乞討人員加強主動救助工作,民政部門已經採取和要進一步落實好三個措施:首先是加強救助管理機構和設施建設。全國現在已經有1100多個救助管理站,130個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在“十一五”期間,依靠國家發改委的投資安排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我們將進一步增加救助管理機構的建設佈局,尤其是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中心的建設佈局,同時根據一些城市開展救助工作的成功經驗,在城市的繁華公共場所,在城市人流較多的街道和社區,設立救助管理分支機構和救助管理服務門點,以便更多的流浪乞討人員能夠及時地到救助機構和救助站點求助,也便於我們及時發現流浪乞討人員,並給予救助。(2007-01-11 11:15:46)
[李立國]:
其次是進一步發展民間組織中的救助管理類服務機構。現在有些城市建立民辦非企業單位性質,或者是社團性質的對流浪乞討人員主動尋找、主動輸送到救助站的民辦服務機構,當然也有政府購買服務作支撐。這種民辦機構既有其特定職能,又有專業服務水準,將成為救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2007-01-11 11:19:41)
[李立國]:
三是要進一步加強救助管理工作的宣傳,使人民群眾都了解和知道救助政策、救助地點、救助服務內容,以便流浪乞討人員更及時、更好地得到救助。
流浪乞討人員的現象是我國現階段根除不了的,就是在發達國家,流浪乞討現象也在一定程度存在,我們將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制度以及城鄉的全面協調發展來解決治本問題,從流出地的根源上來逐漸減少和消除外流的流浪乞討人員,這是我們長期的工作,也要為之不懈地努力。(2007-01-11 11:20:51)
[華清]: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2007-01-11 11:22:00)
責編:陳昌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