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六中全會前瞻:“幸福”與“和諧”更加量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9日 11:27 來源:

    相關新聞:

    十六屆六中全會前瞻 和諧社會將推至最高點
    十六屆六中全會10月召開 研究構建和諧社會
    十六屆六中全會將於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
    六中全會前瞻:著力解決好新形勢下三種矛盾

    9?22熱評:權力清單 幸福指數 城市管理
    [央視網評] 讓幸福指數成為和諧航標
    越有錢就越幸福? 地方統計官員詳解幸福指數

    新華網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開會議,討論十六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問題。 會議決定,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修改後將提請全會審議 。2006年39期《領導決策信息》再次聚焦六中全會,從多個角度評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全文如下: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偉大的任務,更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

    ■ 關注幸福指數、提升生活質量,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對老百姓來説,幸福指數可理解為“滿意感” 資料圖

    按照中央的決定,10月在北京召開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題,並就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全面部署。中央黨校有關專家指出,中央以如此高規格的會議來全面、系統研究解決構建和諧社會問題,傳遞出一項極其重要的政治信息,那就是黨充滿自信地大踏步沿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道路,把全體人民最廣泛地團結起來、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來,共同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奮鬥。

    媒體聚焦:六中全會的“決定”值得期待

    十六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隨著會期的臨近,媒體紛紛把目光聚焦於此,特別是此次全會上即將討論通過的有關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

    據有關報道透露,全會將就構建和諧社會問題做出一系列重大決定,出臺綱領性文件,以此作為全黨乃至全體民眾合力共建和諧社會的總動員。據悉,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對和諧社會文件起草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基本框架做出重要指示。目前,中央已經成立了由中央政治局常委親自挂帥的起草領導小組,有關起草工作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為迎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的召開,給公眾提供一個關注民政、支持民政、參與民政的網上平臺,民政部新聞辦、民政部網站、人民網聯合舉辦了以“民政工作與和諧社會建設”為主題的網上系列訪談活動。《半月談》策劃實施了獨家問卷調查,八個省市的5000名被調查者投票選出了他們感受最強烈的和諧社會十大熱點問題。8月21日出版的《?望新聞週刊》推出了《共撐和諧社會》的專題報道。與此同時,外電也對即將召開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大公報》8月22日發表文章指出,六中全會的召開預示著中國政局即將出現又一次拐點──完成“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過渡後的中共,將構建和諧社會並同時進行務實政改,以此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長期目標。

    黨建專家指出,構建和諧社會將會把重點放在發展社會事業上,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我們相信,六中全會決定將是具有戰略性、前瞻性、進一步推進和維護社會和諧的決定,是堅持科學求實精神,既滿懷激情、積極主動,又沉著冷靜、從容不迫的決定。

    中央領導密集考察:構建和諧社會是重點

    和諧社會是新一屆領導集體在“以人為本”的要求下,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等一系列創新理論的制高點。以“和諧社會”為主題,將是對十六大以來的理念、理論和實踐在一個更高層面的概括和總結。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胡錦濤、溫家寶、曾慶紅等中央領導,圍繞和諧社會建設問題在國內展開了一系列考察活動。9月6~1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要切實提高各族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開創民族地區團結穩定、蓬勃發展的新局面。此前的8月10~12日,溫家寶總理在黑龍江省考察工作時強調,要更加重視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推進自主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8月10~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吉林考察時強調,要結合化解吉林老工業基地和國家商品糧基地面臨的突出矛盾,積極主動地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9月7日至11日,曾慶紅又到山西省考察調研,他反復強調,要在齊心協力促進科學發展的同時,同舟共濟構建和諧社會。要著眼于進一步改善民生、促進民和、確保民安,繼續花大力氣解決改革發展中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輿論注意到,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慶祝“七一”的講話中已勾勒出構建和諧社會的五項基本戰略舉措:抓緊完善利益協調機制,努力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推動社會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充分激發各方面的創造活力;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營造安定團結、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組織和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切實做好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工作。

  社會關注:“幸福”“和諧”越來越量化

    9月12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繼推出綠色GDP指數之後,今後還將推出幸福指數、人的全面發展指數、地區創新指數以及社會和諧指數等一些新的統計內容,以適應各方面對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民生、人文方面的需求。

    與此同時,“幸福感”作為衡量地方社會和諧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已擺上多數地方政府官員的議事日程。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統計局局長崔述強透露,北京將推出一套幸福指標體系,並將其納入和諧社會指標評價體系中。目前,深圳市已制定了該市的“和諧深圳評價體系”,囊括了社會發展、社會公平、社會保障、社會關愛、社會安全、生態文明6大指標。由上海市政治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制定研製的“和諧社區指數”今年年初也已成功通過測試。

    9月20日召開的中國城市論壇2006年北京峰會上,由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發佈的國內首部《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No.1》中,出現了一個新的指標,那就是“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該報告從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對全國287個城市的生活質量進行了一個新的排名,顛覆了傳統的城市發展理念,展現了以生活質量為核心的和諧城市新格局,引起了城市學界極大的關注和反響。按照論壇主辦者、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的觀點,生活質量是從根本上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生活質量為中心,以城市的和諧發展帶動整個社會的和諧,我們就能走上一條建設和諧社會的快車道。專家指出,“幸福指數”、“和諧指數”、“中國城市生活質量指數”等的不斷涌現,是對中央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執政理念的生動詮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偉大的任務,更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任務,需要做的事情還非常多。曾慶紅同志特別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高、時間更長、任務更重,我們在完成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之後,還要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長期奮鬥。”因此,惟有全黨、全社會目標一致,上下同心,才能凝聚力量,共同完成這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責編:霍筠霞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