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網評] 讓幸福指數成為和諧航標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5日 16:4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日前,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今後中國將推出幸福指數、人的全面發展指數、地區創新指數以及社會和諧指數等一些新的統計內容,以適應各方面對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民生、人文這方面的需求。(9月13日《第一財經日報》)

  經常見到的一個新詞叫“幸福指數”,“幸福指數”在上世紀70年代不丹王國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治應該關注幸福。幸福指數應該包括全體國民在內的幸福感,這樣的幸福感應該與他們所擁有的物質財富、精神生活相一致。而在人們所倡導的幸福感,應該更多的關注並包涵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群體,否則就是一大缺憾。小品演員范偉説過:餓了,你有個包子,你比我幸福;我冷了,你有件棉襖,你比我幸福;我要上茅房,只有一個坑兒,你先蹲在那兒,你比我幸福。這在富豪與白領中可能是一種低級需求,但是當我們看到烈日炎炎之下,城市工地上的民工只能穿著褲頭在露天的自來水龍頭前“淋浴”之時,不難想像,能有一個洗澡間,脫掉所有衣服洗把澡對他們來説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然而,即便那些已經有“閒錢逸志”用於安排業餘生活的中高收入群體,他們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指數也不見得就一路走高,僅旅遊消費一個側面可略見一斑。據9月12日的《中國經濟時報》報道,在接受問卷調查的4000人當中,今年“十一”期間“肯定出遊”和“無特殊原因即出遊”的人數佔59.5%,9.3%的被調查者表示肯定不出行,其餘則表示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出行;而在去年“十一”的出遊調查中,表示“肯定出遊”和“無特殊原因即出遊”的比例則為75.1%,只有5.8%的被調查者明確表示不出遊。相比去年“十一”,今年十一齣遊意願下降15個百分點。國人出遊興致大減的主要因素是出於“恐旅症”,是盲目從眾之後的理性選擇,是剔除虛榮和浮躁心理之後,自我幸福感的一次重新定位。

  安全是遊客的最低需求,也是遊客幸福感的一隻靠背。黃金週期間,交通工具和旅遊設施超負荷運轉,以及過度飽和的遊客總量使安全事故的隱患難以消除。短短一週的時間內,有限的運力承載著超過一億人次的客流奔赴大江南北,各地安全事故和質量事故難免時有發生。以今年的五一期間兩起小型飛機失事為例,在遊客戶外的活動呈流動性和轉移性特點之時,安全問題就相伴而行。比利時社會學專家克洛德雅沃説:“休閒不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而是為了讓自己的興趣、特長得到充分滿足和發揮,它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創造。”而國人旅遊從滿足精神需要的初衷漸變成一種隨俗從流的時尚生活,“瞎子看戲,人笑我也笑”,選擇旅遊線路的盲目性,攀比與從眾心理折射出社會公眾的一種浮躁與淺薄。在經過若干個黃金周的試驗之後,人們終於醒悟,原來將掙來的錢花在路上並不等於就能尋找到一種大開眼界,賞心悅目的幸福,今年十一齣遊意願的下降正是見證了這一點。

  幸福指數入統計內容體現一種文明與進步,其導向意義值得期待。但幸福指數不是毛毛細雨,不是充當象徵性的統計數據。各級政府應在執政理念上有所轉變,對社會弱勢群體不再搞那種“隔靴搔癢式”的關懷,扎紮實實培植社會底層民眾的幸福指數。同時又要在拉動消費中拒絕浮躁,為中高收入群體精打細算,讓他們在體驗幸福的路上花費的支出物有所值。(作者:梁江濤)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柳博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