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解讀內蒙古有句諺語:“千里疾風萬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鐵蹄馬。”
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提到要弘揚“蒙古馬精神”。這既是對草原人民的囑託,更是對全國人民的激勵。
什麼是“蒙古馬精神”?
六年前,習近平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參加牧民那達慕大會時,曾這樣勉勵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蒙古馬雖然沒有國外名馬那樣的高大個頭,但生命力強、耐力強、體魄健壯。我們幹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
這是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蒙古馬精神”。
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經過歷史的沉澱與實踐的熔鑄,早已融入蒙古族人民的血脈,同樣也深深紮根在中國精神的內涵中。
今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艱巨繁重,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全年工作難度更大、要求更高。深刻理解“蒙古馬精神”的深刻內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中國人民擁有偉大夢想,更擁有為實現偉大夢想而吃苦耐勞、實幹苦幹的偉大精神。”
精神無形,卻凝心聚力。戰“疫”以來,習近平先後赴京鄂浙陜晉考察調研。每次考察中,他都會特別強調精神力量。
一馬當先,關鍵時刻真金淬火。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我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中國精神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成為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力量之本、信心之源。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脫貧摘帽進入“倒計時”,脫貧攻堅戰進入收官階段,隨著一塊塊“硬骨頭”被啃下、一個個貧困縣“出列”,這一歷史性任務必將如期完成。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精神激勵行動,精神鑄就偉業。
5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國家隊隊長朱婷用16字詮釋女排精神:“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
她還有另外一句話,也讓人動容:“女排精神不只是在勝利的時候才有,而是一直都存在的。”
人總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國家和民族更是這樣。
“蒙古馬精神”中蘊含的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奮鬥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奔騰不息的蓬勃動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李丹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