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才能保安全!師徒同赴抗疫前線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記者 闞純裕 通訊員 邵龍飛  張振威)奮戰在武漢戰“疫”一線的軍事醫學專家組中,有兩名來自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衛勤保障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所長祁建城、工程師張宗興。

鮮為人知的是,他們倆還有一層特殊的關係。

在位於中部戰區總醫院營區的移動檢測實驗室,正在進行裝備保障的張宗興告訴記者:“所長是我的碩士生、博士生導師,我們一直並肩戰鬥。”

除夕前夜緊急出征

1月23日早上,正在河北保定老家過年的張宗興突然接到導師祁建城的電話。

“敢不敢去武漢?”祁建城問道。

雖然祁建城在電話中沒有透露任何緣由,但從事生物防護裝備研究的張宗興立即猜到了背後的潛臺詞:參加疫情防控阻擊戰。

他回答:“沒啥不敢的。”

“當時要求去兩個人,我是所長,對自家裝備最熟悉,必須&&去。小張專業對口、素質過硬,而且家離單位近,能第一時間歸隊。”時隔一個月,祁建城道出了他當時的考慮。

那時,為加強新冠肺炎檢測醫療人員的防護能力,上級指令祁建城攜帶裝備火速前往位於武漢的中部戰區總醫院。

他們要攜帶的裝備,是研究所自主研發的便攜式負壓柔性手套箱式隔離器,可以實現操作人員、操作環境與受測物品病原體的完全隔離,是醫護人員實現樣本安全檢測的重要操作平臺。

聽令而行,動若風發。裝備早一點投入使用,醫護人員就多一件戰“疫”利器。

祁建城在單位就地籌措裝備,聯絡運載工具;張宗興簡單跟家人道別後,從農村老家出發緊急趕往研究所。

2小時完成裝備調集,3小時人員會合開拔。5小時後,兩人攜帶100多公斤的裝備坐上了北京至武漢的客機。

飛機落地後,兩人顧不上吃飯,迅速轉場至中部戰區總醫院,直接將裝備搬運至醫院感控科檢測實驗室,連夜組織調試裝備並交付醫院。

1月24日淩晨1時,祁建城、張宗興連夜搭建完設備後合影

1月24日淩晨1時,祁建城、張宗興連夜搭建完設備後合影

當兩人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住處時,已是1月24日的淩晨2點多。

全力做好裝備維護工作

1月26日,由陳薇院士領銜的軍事醫學專家組抵達武漢後,祁建城和張宗興被納入到專家組團隊中。

為加強一線配置,提供安全可靠的檢測環境,研究所研製的兩款移動式檢測實驗室被陸續調撥到武漢。

祁建城介紹,方艙實驗室由核心實驗間和緩衝間組成,內部集成多種關鍵防護裝備和儀器設備,核心實驗間負壓高,其空氣經過高效過濾後安全排放,生物安全防護性能好,可有效保護衛勤人員生命安全和周圍環境安全。

移動式檢測車

移動式檢測車

“我們堅決服從臨時黨支部安排,主要工作就是全力保障專家組開展工作,確保裝備安全、平穩運轉。”祁建城説。

檢測和科研工作輪班進行,裝備保障同步跟進。

一次,專家組臨時從地方研究所協調了一台生物安全櫃。孰料,該型裝備被放置在三樓,上下沒有電梯。

為使裝備儘快投入使用,提高檢測效率,張宗興等4人硬是將300多公斤的裝備從三樓搬下,又連夜轉運,安裝到帳篷式移動實驗室。

實驗室建設完成後,張宗興並不能鬆懈下來。電力是否穩定,艙內負壓是否正常,帳篷支撐系統壓力是否變化……這些參數都需要實時監控。

2月15日,武漢出現大風降雪天氣。值班的張宗興在技術保障方艙緊盯各項參數,頂風冒雪到室外檢查,及時調整帳篷系統的抗壓能力,確保實驗室平穩運轉。

“在單位,我就是研究防護的,嚴格操作要領就能確保安全。”張宗興説。

查看裝備運轉的祁建城、張宗興

查看裝備運轉的祁建城、張宗興

勤勤懇懇,踏實肯幹,張宗興在專家組中被稱為“老黃牛”。他説:“實驗室運行以來,專家組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檢測任務,沒有出現安全方面的問題,這是我最高興的事。”

在前線的每一分鐘都十分寶貴,一線實踐正是科研攻關的沃土。忙碌之餘,祁建城和張宗興師生二人總結經驗,梳理出針對實驗室的6大項20多條改進意見,撰寫完成多篇衛勤裝備的論證報告,為設備的優化奠定基礎。

從單兵自救互救到火線急救,從傷員搬運後送工具到移動式野戰醫院,從通用衛勤保障到生物安全……建所以來,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衛勤保障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先後為部隊研製出100多種成體系、成鏈條的野戰衛生裝備,為滿足我軍衛勤保障需求、增強部隊戰鬥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