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鋒利:潛心十載 攻克直升機校靶難題

軍人風采 來源:央視網 2018-9-27 第845期 A-A+

央視網消息:在漫天風沙的膠東半島某訓練場上,陸軍第80集團軍某陸航旅一架架裝載不同彈種的武裝直升機呼嘯著奔向預定空域,對目標實施火力打擊……

“首發命中,發發命中!”演習場上喜報不斷,38歲的旅機務營軍械師焦鋒利激動不已:由他&&研發的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經過實彈檢驗,獲得可靠性驗證。

這項技術的橫空出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陸航部隊的戰鬥力,焦鋒利也因此獲得三項國家專利。在基層崗位研發出如此先進的裝備器材,讓行業專家們無不感到震驚,有人稱,焦鋒利是個科研奇才,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功並非偶然。

1980年焦鋒利出生於湖南省隆回縣,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喜歡自己動手鼓搗機械零件,不僅掌握了簡單的機械原理,還懵懵懂懂地開始了發明創造。

2003年,焦鋒利參軍入伍,軍械師的工作內容讓他的愛好有了用武之地。從外場到飛機上,目之所見,他都繃起“改進”這根弦。

“軍械分隊人員比較少,可是給飛機裝挂武器時往往需要三四個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費時又費力。”於是,焦鋒利發明了一款武器設備裝挂車,使用簡單,安全省心,很快在全軍陸航部隊推廣應用,受到一線官兵的一致好評,還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焦鋒利一下成了官兵們心中的“明星”。

但2007年冬天,焦鋒利遇上一個“難題”。

1

當時,部隊突然接到出動任務,需要緊急校準武器系統。時任分隊長的焦鋒利帶著十余名戰友趕往機庫,投入到緊張的校靶工作中。由於傳統校靶方式費時費力,他和戰友們在冰冷的地面上一趴就是幾小時,一幹就是半個月。任務雖如期完成,但焦鋒利卻因凍傷住進了醫院。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寒。‘上世紀’的校靶方式啥時才能更新換代?”躺在病床上,焦鋒利滿腦子想的都是“校靶”。

他和戰友們深有體會,傳統校靶方式存在操作過程繁瑣、工具不易攜帶、無法野外實施等“短板”,打起仗來肯定要吃大虧。焦鋒利徹夜難眠,創新校靶系統的想法在他心頭越來越強烈。

可這次的研究遠比焦鋒利想象的困難,工夫沒少下,可他始終沒有找到突破口。

“搞科研創新那是科研院所的事,基層軍械人員幹好本職工作就行了。”面對調侃和質疑,焦鋒利卻越發執拗起來。

“一定要啃下校靶這塊‘硬骨頭’!”經過苦苦思索,焦鋒利發現,新式校靶系統涉及光學、編程、軟體設計、信號處理技術等多個專業領域。知識儲備不足成為繼續研發的“攔路虎”。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讀研。

2010年6月,焦鋒利順利考取了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

一次課間休息,焦鋒利無意中看到別人在玩陀螺,靈感突然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裏。興奮得焦鋒利一頭扎進了實驗室,很快他就有了一個合理的設想。

在校期間,他選學的課程全都和校靶技術相關。選畢業課題時,他主動放棄了數字打碼機、數字識別等相對容易、經濟價值高的項目,而是把目標牢牢鎖定在與校靶技術相關的機器人項目上。

1000多個日夜如白駒過隙。2013年6月,焦鋒利不僅補齊了知識短板、以優異成績畢業,還完成了直升機新式校靶系統的理論體系構建。

重返單位後,焦鋒利的科研進展取得一定突破,但理論和實踐之間仍存在不少差距。焦鋒利反復修改設計模型、零件,卻又總在實踐中被推翻。

一次女兒玩玩具,一個小球恰好卡在了一個圓孔上,球心位置不動,但球在轉個不停。這一幕讓焦鋒利靈感乍現:想要實現校靶的空間姿態快速調節,不正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嗎?他顧不上休息,連夜反復設計畫圖,又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改、論證,最終做出新的模型。

2017年9月,焦鋒利研發的直升機無靶標校靶圓滿通過陸軍組織的技術鑒定,20余名軍隊權威專家一致認為,該校靶系統滿足了部隊野外適用要求,其設計精巧、操作簡單、校靶精準度高,對提高直升機作戰能力具有重要價值。

為了這項校靶技術,焦鋒利整整用了十年時間。

一切看似瓜熟蒂落,可焦鋒利依舊不滿足,“這個系統如果可以拓展升級成為海軍版、空軍版,或者固定翼版,對戰鬥力提升的價值就更大了。”一位常年從事陸航戰法研究的領導的一番話,與焦鋒利的想法不謀而合,來不及感受成功的喜悅,焦鋒利又一頭扎進了創新工作室。

對事業充滿熱愛,對目標執著追求,在焦鋒利心裏,自己的科研之路才剛剛啟程。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