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軍:管制精英中的“技術工匠”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8-07-06 第767期 A-A+

央視網消息:十七年如一日的忠誠堅守,讓他完成了從管制員到管制教員、再到資深檢查員的華麗蛻變;十二年的刻苦鑽研,讓他成為空管行業中首屈一指的設備專家。普通崗位上的雙重身份,意味著雙重的責任和使命。憑藉對空管事業的滿腔熱愛,和吃苦耐勞的韌勁,已過不惑之年的李曉軍,帶領團隊圓滿克服了空管發展史中一個又一個的攻堅難題,見證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的建立。

攻堅克難,推動空管安全發展

2001年開始管制工作生涯,2006年涉足空管設備研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複雜、深奧的技術問題,李曉軍總是樂呵呵地去探個究竟。2014年,李曉軍從管制一線被調入安全業務室工作。雖然工作重心有所轉移,但他主動請纓,申請堅持在一線值班,並利用休息時間在業務室鑽研設備。

右一為李曉軍

右一為李曉軍

眾所週知,保障安全是管制工作的根基。在管制一線,他始終以過硬技術和責任擔當捍衛著航空安全。在班組裏,他是資深管制員,同時又是管制教員和檢查員,身兼數職的他,要求自己時刻以最佳狀態投入管制指揮,特別是在:“一帶一路”保障、滬蘭大通道、國慶閱兵、“十九大”保障等重要空管保障活動期間,每一次都能看到他靠前指揮的身影。他牢記自己的使命:做一名優秀的管制員,這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

助理管制員(協調席)是能夠避免不安全事件的第二道安全關卡。為了減輕協調席的工作量,讓助理管制員以更多的精力監控飛行動態,他努力鑽研AIDC相關技術難題,提高了計劃的準確性,先後開通北京與上海、北京與廣州、北京與瀋陽、北京與大連的AIDC專線,不僅提高了飛行計劃相關的準確性,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新學員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於見習工作,從而加快放單進度,補充一線值班力量。他還就AIDC應用中的各項技術細節發表論文,親自培訓、講解,現場操作、指導,打造國內一流的AIDC應用團隊,贏得國內同行的好評。

在管制指揮過程中,管制員發佈指令後,機組誤聽、誤操作的情況時有發生,遇上飛行流量大或是複雜天氣時,一個誤操作會給周邊的航班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管制指揮的難題。在最新與28所共同研發的S模式雷達項目中,他通過S模式的增強功能,篩選有價值的下行數據,實現將機載計算機的數據通過S模式雷達下傳,自動化系統輔助部分告警的方式,達到管制員可以直接監控到機組的操作情況,判斷操作準確性的目的,大大降低管制指揮的壓力。這個技術突破堪稱空管革命性的變革,一旦投入使用,將直接使安全端口前移,大大降低航空不安全事件發生概率,同時也將引領國內外空管行業的發展。該項目成果即將在北京新機場項目乃至上海廣州的空管自動化系統中投入運行,屆時空管的安全保障措施將會進一步提升。

接軌國際,為智慧空管夯實硬實力

新技術追求永無止境。從2008年起,李曉軍親自參與每一次的空管重大變革:濟南、呼和、太原、鄭州等地的高空接管、自動化系統軟硬體升級、扇區席位調整及新機場空管工程等項目,這些都是華北空管局“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中的重點項目,分量重,影響大。作為管制數據負責人,李曉軍多次與技術保障部門和軟體廠家技術人員探討,根據管制指揮需求調整設備運行。北京的空管主備自動化系統每年由於航路更新,軟體升級等原因要重啟二十多次,為避開管制指揮的繁忙時段,降低運行風險,歷次軟體更新升級,都是選在夜間飛機最少的時候,更有好幾次,他和設備人員淩晨來到管制大廳,遇上航班量較多,他就坐在那裏等運行平穩後再調試,值班力量欠缺時就及時頂替,正是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奉獻精神,確保了十多年來北京空管自動化系統的每一次升級改造,零差錯。

  右一為李曉軍

右一為李曉軍

日以繼夜的付出收穫了豐厚的回報。李曉軍參與研發的管制員通話負荷系統,經過一年多的反復測試和驗收,已經在華北空管局安裝使用。該系統引接了空管自動化系統的綜合航跡等信息、內話系統的語音信息,可以使值班領導及時掌握到管制員的實施通話負荷、工作強度信息,便於及時調整人員配置、平衡扇區流量,為上級統籌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未來,這一系統將與指紋值班系統相關聯,快速地進行人員匹配,從而為鑒定管制員資質能力和工作質量等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不忘初心,在“四強空管”道路上奮勇前進

在李曉軍身上,始終能感受到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不忘初心的信仰。他深信,只要願下苦功,再難的技術問題都將被攻破;他深信,只要敢於創新,用技術手段降低人為失誤不再是夢想;他深信,只要大膽實踐,引領行業先鋒實現“四強空管”指日可待。

2017年,北京新機場工程動工,他立刻投身到新機場空管工程的設計中去。這個號稱空管“一號工程“的項目,總投資為54484萬元。化壓力為動力,他爽快地扛起該項目管制技術負責人的重擔,承擔起標書編寫、技術談判、工廠監造、驗收測試等多項工作,確保各關鍵節點按時完成。此外,針對系統中採用的進離港排序、完全備份飛行計劃處理等先進技術,他從外方廠家拿到第一手外文資料,逐字翻譯解讀,找出重點難點,結合運行實際設計符合需求的技術方案。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出色的技術水平和堅韌的鑽研精神,得到了業內專家的一致認可。下一步,他將重點針對基於SWIM的自動化系統數據交互、增強現實和人工識別、增強視覺顯示人眼跟蹤、下一代空管自動化系統設計等課題進行研究。這些研究,將更有利於對管制員資質能力的掌控、分散空管自動化系統的風險、提升我國空管行業在世界同領域的技術水平,為未來管制員培訓、遠程塔臺、無人機、通用航空等熱門領域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實現管制員完成“實時指揮”向“監控和應急處置”的角色變化,為全球空管的改革與發展獻計獻策。

路漫漫其修遠兮,李曉軍愈加堅定。“民航局空管局科學技術三等獎、華北空管局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獎勵只是對過去的肯定,未來的任務更多更重,更要埋頭苦幹,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文/周業勤)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