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言(受訪者供圖)
央視網消息:1982年,陳宜言從福州大學畢業來到深圳,投身到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中,成為一名深圳“拓荒牛”。35年間,這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以一個設計者的初心,一步一個腳印踐行著橋梁工程的設計與創新。
1987年,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承接了“皇崗-落馬洲大橋北引橋”項目,陳宜言成為橋梁專業負責人,並迎來了第一個考驗。面對“香港車輛靠左行,入境深圳後轉換成靠右行”帶來的彎斜坡橋梁結構設計難題,在當時設計手段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他提出解決螺旋型引道橋的技術方案,得到深、港兩地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大橋建成通車,深圳當地媒體評論:“深圳河大橋的一橋飛架,使得皇崗口岸成為亞洲最大陸路交通口岸。” 不到28歲的陳宜言也因此在橋梁設計的道路上嶄露頭角。
投身城市地標建設
長期堅守在城市和公路橋梁的設計、研究實踐第一線,陳宜言始終堅持“安全與創新並重,技術和人文一體”的設計理念,成功完成了一個個城市地標精品。
1997年,深圳彩虹(北站)大橋規劃設計。深圳北站是當時廣東省境內京九(龍)快速鐵路的最大樞紐站,承擔著兩地旅客和貨運的重大任務。為達到規劃相關各部門提出的嚴格技術要求,已成為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技術副院長的陳宜言親自帶隊,多次勘察鐵路站場和兩側的城市道路,帶領設計團隊做出多種技術方案,反復推敲。
在大量的調研工作後,他聯合清華大學和福州大學提出採用國內第一座全組合鋼管混凝土拱橋的技術方案,獲得政府和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可,成為我國組合橋梁發展中的里程碑。大橋2000年順利建成通車,如今已成為深圳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
2007年起,經過國內、外的廣泛調查和資料收集,陳宜言敏銳的發現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組合橋梁技術優勢明顯,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他開始專注于這一領域,率先開拓創新,先後主持完成了10余座大跨度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組合箱梁橋的設計和諮詢。
80多歲高齡的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王用中先生這樣評價:“陳宜言工程師是我國波形鋼腹板組合梁橋開拓者之一,是新時期的工匠楷模。”
陳宜言舊照(資料圖)
為“中國標準”不斷爭取
2014年,陳宜言親自主持設計主跨153米伊朗德黑蘭北部高速公路BR-06特大橋。在方案階段,伊朗交通部對大橋設計提出了苛刻的技術標準和世界罕見的抗震裂度要求。在難度極大的條件下,陳宜言仔細研究了橋位處的地質和水文環境,帶領設計團隊通過多次模擬計算和模型試驗,提出採用重量輕、抗震性能好的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組合梁橋技術方案,同時專門設置了一套完善的中國産減、隔震設備。
最終,伊朗交通部聘請國際諮詢機構專家對方案進行了嚴格審查,確認該方案滿足了特殊的抗震設計要求,並給予高度評價。在設計實驗中,陳宜言反復力爭採用中國設計規範為大橋的技術標準,使得中國特色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技術走出國門,成為宣傳中國橋梁技術的重要樣本。
從業以來,陳宜言先後主持完成大型市政工程設計19項,先後獲國家優秀設計銀獎、銅獎,以及行業和省級獎20余項,主持完成科研項目20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獎15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主編和參編國標及行標6部,獲發明專利25項。
術業專攻,傾全力幹好一行。已任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宜言説,他的夢想是見證並參與深圳特區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