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17年愛的堅守 給白血病兒童“生”的希望

行業先鋒 來源:央視網 2017-10-15 第511期 A-A+

央視網消息:從醫近30年,她拯救了無數孩子的生命,她是小兒血液科孩子們和藹可親的“媽媽”,面對血液病患兒渴望生命的目光,她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堅守與擔當——她就是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小兒血液科主任醫師劉建平。

劉建平1991年來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1999年到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病中心進修了一年多,2000年回來正式從事兒童血液病專業。她用先進的治療方案讓一批患兒們存活了下來。到2005年開康復聯誼會時,有30多個孩子恢復健康,緩解率80%以上。

1

今年34歲的小玉(化名),17年前患了急性白血病,經北京某醫院治療緩解後,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一年後復發並出現腦膜白血病及右眼失明。父親僅靠種地養活全家,沒錢再到外地治療,此時,劉建平剛從北京兒童醫院進修回來,不少患兒聞訊而來,小玉就是其中的一個。當時買藥很困難,醫生要坐火車去北京連夜把藥買回來。由於藥物需要冷藏,醫生就用保溫桶在裏面放些冰,把藥包好帶回來。而且用藥劑量要比傳統方案大得多,不少醫護人員提出質疑,甚至阻撓。劉建平為了拯救患兒,不顧一切,把剛剛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小玉身上,經過她的精心治療,小玉病情緩解了,並奇跡般的恢復了視力。目前她已成家。

劉建平説:“醫生最大的職責就是要有責任心和愛心”。2002年,劉建平坐火車去北京報一個課題,剛下火車,突然有家長來電話説孩子在化療的過程中出現急性腎衰竭,生命垂危。她挂斷電話後馬上買了返程火車票,經過12個小時顛簸趕回呼和浩特市,並在路途中直接電話連線北京的兒科專家電話會診,確定治療方案。由於病情嚴重,當她下火車回到醫院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所有人都不報任何希望了。而她卻拋開一切干擾極力搶救,經過一整天的救治孩子開始排尿,浮腫消失了,腎功能也恢復了。雖然自己的事兒沒辦成,但孩子得救了。如今這個孩子已經大學畢業並且當了瑜伽教練。

劉建平的妙手回春不僅讓孩子們脫離了痛苦,提高了存活率,也讓醫院的領導看到了希望。2007年底,內蒙古醫院正式成立小兒血液科,填補了內蒙古自治區沒有“小兒血液專業學科”的空白。2015年,她&&成立內蒙古醫學會兒科分會小兒血液學組並任組長,在自治區兒童血液專業學術領域起到引領的作用。

在劉建平的努力下,科室從成立初期的1名醫生,發展到現在的7名醫生、16名護士,從14張床位到現在的39張床位。小兒血液科的發展壯大都沉澱了劉建平的付出與心血。同事們説,沒有她的堅持與堅守就沒有那麼多孩子“生”的希望。

劉建平每天早晨七點多就來到病房,詢問患兒情況、簽病例,有時在查房後接著出門診,看完一百多號個病人她又要回到病房,再查一遍房才能放心回家。劉建平能夠在醫院安心地工作與她家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她常年忙於工作,醫院成了她的家,甚至連陪自己的孩子過個生日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她是小兒血液科所有孩子的“媽媽”,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卻有太多的愧疚。她説:“等我退休了再好好補償孩子。”

繁忙的業務工作並沒有讓劉建平停下學習的腳步,她始終把趕超國內外血液兒科先進水平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先後主持自治區級、院級科研8項,她所研究的科研項目多次獲得自治區及醫院的嘉獎。2011年至今,相繼開展了“兒童惡性血液病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及異體骨髓移植及臍血移植術”,填補了自治區該項技術的空白。近年她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10余篇,編寫了血液病學相關材料5.9萬字。2013年她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和全國醫德醫風標兵稱號。

現在,劉建平快退休了,這更讓她感到了時間的緊迫。為培養人才,年近60歲的她在醫生緊缺時親臨一線值班,送年輕醫生讀碩士、博士。談到她最大的心事,劉建平説:“趁現在條件允許,我希望能招收更多願意從事兒童血液病救治工作的學生。再有將科室的醫生送到其他大醫院進修,把更先進、前沿的技術帶回來。在我離開崗位前,希望他們能挑起大梁,讓科室發展得更好。”(來源: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