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梁貴鈺在生産一線工作
央視網消息:現年34歲的梁貴鈺已經有了14年的工齡。十多年來,他奮戰在瀋陽一家鋁業公司的一線,不僅熟練掌握本職崗位的技能和業務,還幫助其他一線員工提高了技能,為企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理論與實踐並用
14年前,梁貴鈺大專畢業。當時的他剛滿20歲,應聘到瀋陽遠大鋁業工程有限公司東北分公司,成為一名下料工人。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他虛心學習,很快便熟悉了生産環境以及下料數控機床各個系統的電氣圖紙。
在檢修過程中,梁貴鈺總是力求全程跟蹤,嚴把質量關,避免二次檢修,在節省人力的同時,還減少了材料的消耗。
梁貴鈺第一次被大家刮目相看,是在他成功解決大鋸跑偏問題的時候。當時,梁貴鈺通過觀察,把固定式的跑偏裝置改為活絡式插銷裝置。這樣一來,每當大鋸跑偏嚴重時,工人們只要輕輕一拔即可消除跑偏故障,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跑偏裝置位置固定後,不會發生移位,在確保工人安全的同時,還方便了回裝。
合格與安全並重
梁貴鈺每天都會提前1個多小時到崗,這已經成了他多年來的習慣。到崗後,他會依次檢查生産設備及加工精度、尺寸,跟進當日生産進度,完成交接任務。至於下班時間,他往往要推遲近2個小時,保證生産設備和生産件無誤,另外還要制定好下一班的下料加工計劃。
在外人看來,操作大鋸數控機床無非是點幾下開關而已,其實不然。越是先進的設備,越容易出現複雜的技術問題。數控機床猶如一頭猛獸,方法不對是很難“馴服”的。在一次生産過程中,一台數控機床突然丟失了整個系統的內部數據,導致加工中心徹底癱瘓。面對難題,梁貴鈺運用數控機床原理,對近萬條數據逐一對照,一段段運行、一步步核對,花了整整4天時間,終於把丟失的數據恢復了。
作為班組骨幹和老員工,梁貴鈺的工作沒有出現過一次安全事故。近兩年來,隨著企業的壯大,越來越多的新人加入,對新人開展安全教育便成了梁貴鈺的一項重要工作。每次開工前,梁貴鈺都要進行10分鐘左右的班前培訓,講解各種安全問題。
在梁貴鈺的努力下,優秀的員工不斷涌現,不僅保證了車間産品的合格率,更極大降低了公司的損失。
務實與創新並進
2014年的夏天,由於生産任務重、設備停機時間短,設備的狀態非常不穩定,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那段時間,梁貴鈺總是奔走在生産一線,對設備進行巡檢,採集傾向性數據、分析工作並記錄在案。他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三三制工作法”,既保證了進度,又降低了設備故障率。
“我的願望很樸實,就是愛崗敬業做一個好工人。橫著做根梁,豎著做根柱,哪怕崗位再普通,只要有所作為,就會得到企業和社會的認可。”梁貴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