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京古觀象臺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

CCTV.com  2009年05月15日 17: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北京古觀象臺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

    5月18日當天,半價開放。院內擺放新製作的臨時展覽《中國古代對太陽的觀測與發現》。

    5月18日當天,小學生可以在北京古觀象臺參加有獎“中國古星圖填圖比賽”。

北京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介紹

    北京古觀象臺始建於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明代稱作觀星臺,清代稱作為觀象臺,至今,在臺體南側的門洞上方還留有石刻“觀象臺”三個大字。古觀象臺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臺,也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臺上陳列著八架氣勢雄偉、鑄造精湛的清代天文觀測儀器,從明正統初年至1929年止,古觀象臺從事天文觀測近500年,是世界上現存古天文台中保持連續觀測最久的天文臺。

    臺體西側是以紫微殿、東西廂房和晷景堂為主的附屬建築群,建於公元1442—1446年。紫微殿內正中懸挂著匾額“觀象授時”,據查是乾隆皇帝的手書,兩側有一幅對聯“敬協天行所無逸;順敷星好敕時幾”。紫微殿和東、西廂房內陳列著《中國古代天文學》展覽。展覽從三個方面展示了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和中西天文學交流。

    一、中國星空: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勤於觀測,留下了豐富的天象紀錄、星表和星圖,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該展覽以對各種天文現象的觀測為故事線,由淺入深,從不同角度展示天文現象的奇妙,展覽分三個部分:1、天象觀測:日、月、五星及彗星、流星、超新星;2、中國星象:可參與互動的古代星圖;3、觀象授時:中國曆法的基本要素。展示出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博大精深,讓觀眾在了解科學方法的同時學習科學的精神,從中體會獨具特色的中國星空文化。

    二、西學東漸

    主要介紹歐洲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展覽分5個部分:1、歷史上著名的中西方天文學家及西學東漸的使者;2、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天文學;3、《崇禎歷書》中的西方天文學;4西方天文儀器傳入中國;5、《談天》-中國天文學的近代轉折。從中讓觀眾了解到歐洲的近代天文學成果是如何傳入我國的。

    三、儀象神韻

    主要介紹北京古觀象臺的歷史,展覽分5個部分:1北京古觀象臺在世界天文台中的位置;2明朝觀星臺;3清朝的觀象臺;4靈臺劫難;5古臺新貌。展示古臺十余架精美的大型青銅古代天文儀器,在介紹其科學原理的同時告訴世人,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曾經被外國列強瓜分掠奪,提醒國人勿忘國恥,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

    紫微殿正前方擺放著由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製造的正方案(複製品)。院內陳列著渾儀、簡儀、日晷、月晷、星晷、圭表、玲瓏儀、天文學家銅像和天文畫像石等。

    北京古觀象臺曆史悠久,臺體、院落建築完整,儀器配套齊全,是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在國內外享有巨大聲譽。如此完整配套的巨型天文古儀在世界上已是獨一無二的了,它不僅是中西古典天文儀器的歷史遺存,也是中國古代冶金鑄造、機械工藝的重要遺存。

    北京古觀象臺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東城區科普教育基地”,舉辦豐富多彩的天文科普活動已經成為古觀象臺的特色,天文知識競賽、古星圖填圖比賽、天文培訓班、天文小組、“古臺之友”團支部、中秋賞月觀星活動、特殊天象觀測活動、野外認星活動及冬、夏令營等活動已經成為古觀象臺的傳統活動項目,深受天文愛好者、青少年的喜愛。

曆盡滄桑的清代天文觀測儀器

曆盡滄桑的清代天文觀測儀器

    開放時間:9:00-16:30(週一閉館)

    宣教部電話:65268705 ;65269468

    門票價格:成人 10元; 學生 5元

    1.2米以下兒童、現役軍人、持老年優待卡者和殘疾人士免票參觀。週五中小學生團體(30人以上)免票,需事先聯絡。

    乘車路線:乘坐1、120、802、728、52、126路等在北京站口東下車;乘10、20、403、420、122、29、59、52、673、729路等在北京站東下車;乘43、44、750、800、特2等在建國門南下車均可到達。乘地鐵建國門站下車,出C口即到。

責編:劉瓊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