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徒》觀眾反饋表 更多
1.您認為此片中的對白設計是否真實可信。
很真實
比較真實
一般
不太真實
不真實
2.您認為此片演員選擇符合故事原形嗎
很符合
比較符合
一般
不太符合
不符合
3.您認為這種用演員來表演紀錄片的形式您怎樣認為?(多選)
國外已經很普遍,這提高了紀錄片的可視性。
形式只是外在的,內容比形式重要。
紀錄片的真實性受到了影響。
紀錄片的深度由於創作者的闡釋得到了提升。
完全不像紀錄片,就是電視劇。
由於演員的介入使得片中人物更加豐滿。
這是紀錄片媚俗、追求收視率的表現。
紀錄劇情片式值得提倡的新片種。
4.您認為此片與電視劇的不同在哪。
真實性
可看性
嚴肅性
知識性
5.您對本片中那些元素最感興趣。(多選)
演員加盟紀錄片製作。
主人公的中統特務身份。
主人公在不同時代裏的遭遇。
主人公的真實版潛逃經歷。
主人公最後的命運。
6.您對主人公“鄭蘊俠”那個身份最感興趣?
中統“門徒”:從少年英才淪為幫會門徒、中統特務,親身經歷鮮為人知的民國法西斯化鬧劇。
民族“聖徒”:臺兒莊戰役,川軍喋血滕縣,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抗戰英雄。
法西斯“暴徒”:滄白堂”、“校場口”,殘酷鎮壓共産黨人和民主人士的戰犯。
“反攻復興”頑徒:高級特工變身“少將”,組建“反共救國軍”第一軍,企圖“反攻復興”。
浪跡天涯“窮徒”:解放大軍席捲西南,國民黨少將特務最後一刻遺落大陸,周總理親下密令逮捕歸案,十餘年輾轉各地法網求生。
新社會囚徒:從“成王敗寇,但求速死”到“歷史必然,心悅誠服”的轉變。
舊時代“叛徒”:目睹祖國山河的巨變,成為兩岸的和平使者。
7.您比較欣賞片中哪些元素?
音樂
演員表演
剪輯
懸念設置
真人口述
紀錄片資料
8.您的年齡
15歲以下
15-25
26-40
40-60
60歲以上
9.您的學歷
小學
中學
大學
研究生
研究生以上
10.請您為本片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