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愛西柚推薦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視頻專輯熱播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播

重播

    蘇聯紀錄電影《普通法西斯》有這樣一個段落:和平年代,蹣跚學步的小男孩被媽媽溫柔地抱起。同樣是母親的懷抱,背後是槍。《普通法西斯》以其深刻的思考與追問建立了一種電影類型的典型形態。

    1945年8月,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硝煙散盡,禮花綻放,人們歡欣鼓舞,親吻、擁抱,用最真誠的方式表達著勝利的喜悅。大地滿目瘡痍,人們飽含著希望在廢墟之上重建家園。戰爭過去了,但人們對於戰爭的思考卻從未停止。蘇聯導演米哈伊爾•羅姆在1965年二戰勝利20週年之際,拍攝了紀錄電影《普通法西斯》。 導演羅姆在談到這部電影時説:“這是一部思考影片,它談到了為什麼20世紀中期竟會出現法西斯這種可恥的現象。主要是考慮普通人為何會變成‘普通的法西斯主義者’,弄清楚當時的德國人為什麼會跟著法西斯走,納粹在普通人身上找到了什麼樣心靈的弱點,並如何利用了這些弱點。”影片從兒童教育探討法西斯形成的根源。
電影《普通法西斯》解説:萊利有一次説,一個兒童長到四歲的時候,我們便給他一面小旗子。從這時起他就不知不覺的接受了我們的調教,我們把他一直調教到他進入墳墓為止,他們必須變成任我們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麵糰。

    《普通法西斯》拍攝的時候,蘇聯已經告別斯大林時代,文藝界的創作環境逐漸寬鬆起來,出現了解凍思潮。在這種形勢下蘇聯電影在藝術形式與藝術主題上做出了新探索。

    羅姆以《普通法西斯》建立了一種思想電影類型,其理論根源來自蘇聯導演愛森斯坦提出的理性蒙太奇。思想電影對人類重大問題進行拷問,作出獨立思考,帶有明顯的知識分子氣質。

    電影《普通法西斯》解説:希特勒不但説過,而且還寫過“群眾是守舊和懶惰的,他們不喜歡看書也不喜歡思考,他們應該看見自己前面有一個敵人,應該只知道一個上帝,也就是只有他這一個上帝。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跟著你走。

    《普通法西斯》的解説詞由羅姆親自撰寫,時而冷峻,時而幽默,冷嘲熱諷,嬉笑怒罵,具有明顯的雜文風格。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冷戰方興未艾。曾經並肩作戰的同盟國如今分裂為兩大陣營,一道磚墻把柏林、也把世界分為兩個敵對集團。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20週年之際,身處社會主義蘇聯的羅姆敏銳地察覺到世界的新變化。

    電影《普通法西斯》解説:但是西柏林的市長威利•布萊特卻聲稱,什麼該停止有關法西斯主義的議論。據他説,講法西斯主義已經講了20年,再也沒有那麼好的耐性了,夠了,不必再去翻歷史的舊賬了。世界上已經沒有納粹主義。也許他講得對,所以大家給他鼓掌,既然這樣,那麼這些鼓聲又是為了什麼呢?這樣眼熟、我們好像見過的遊行又是為了什麼呢?據我分析,種族主義的毒瘤雖然已被切除,但它的病灶轉移了,不僅轉移到西德。

    作為思想電影的代表作,《普通法西斯》對法西斯如何産生又如何蔓延作出了深入的思考。這部影片獲得了1965年慕尼黑電影節大獎,並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引起強烈反響。

    早在《普通法西斯》之前,法國導演阿侖•雷乃也曾拍攝過反思二戰的思想電影,這就是完成于1955年的《夜與霧》。當時,思想電影還沒有成為一個明確的概念,但《夜與霧》已經具備了思想電影的基本特徵。雷乃以個人化的思考構建了影片的雙層結構,採用當時通行的畫面加解説的方式,揭示了二戰期間發生在納粹集中營裏的恐怖暴行。

    電影《夜與霧》解説:看建築似乎是一家名副其實的醫院,希望真正能找到病床。但真正的死亡威脅來自注射,藥是假的,穿的衣服是紙做的,所有的疼痛和疾病都用一種藥膏。有時饑餓的病人把衣服吃了。最後,所有的病人都一樣,不清楚年齡的屍體瞪著眼睛。

    《夜與霧》由代表現在的實拍影像和代表過去的資料片交叉剪輯而成,這種將過去和現在交織的結構方式給觀眾帶來了關於歷史的雙重視角。“過去”是黑白的,凝滯的,“現在”是彩色的,流動的,“過去”和“現在”的組合構成視覺衝突和心理張力,引導觀眾一起思考。

    20世紀50年代的巴黎,賽納河繁華依舊,人們重新沉浸于日常生活的幸福之中,還有人聽到多年前往集中營運送囚犯的火車聲麼?

    僅僅因為猶太人身份,這些無辜的人們被趕進開往地獄的列車。這些踏上絕望之旅的人群中有一位倖存者,後來成為《夜與霧》的撰稿人,他的每一行字都來自沉重的生命體驗。

    《夜與霧》被視為讓•卡羅爾和阿侖•雷乃共同的作品,卡羅爾的解説詞感情沉鬱而富有詩意。他深情地寫道:火車被密封並鎖起來,幾百個人擠在一節車廂裏,沒有白天黑夜,只有饑餓口渴、窒息和瘋顛。一封信飄到地上,會有人發現嗎?這是死神的第一步行動,第二步是讓火車在有霧的夜晚到達。

    《夜與霧》以冷峻的拷問反思集中營裏的暴行,也反思人性的弱點。其實,雷乃對法西斯現象的思考,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1950年,雷乃拍攝了一部控訴戰爭的紀錄片《格爾尼卡》。那時的雷乃已經從法國高等電影學院退學,自己嘗試著製作電影,對蒙太奇和場面調度作了一系列實驗。《格爾尼卡》將畢加索的繪畫作品和詩歌組合起來,控訴戰爭給人類造成的創傷。這種控訴在《夜與霧》中沉澱成為冷靜的反思和拷問。

    電影《夜與霧》解説:集中營的實況被建造者所鄙視,對於在裏面受刑的人來説是深不可測的。我們了解實況為的是什麼意圖呢

    電影《夜與霧》審判場景:

    納粹士兵:不是我的錯。
囚犯頭子:不是我的錯。
納粹軍官:不是我的錯。
電影《夜與霧》解説:那是誰的錯?

    卡羅爾的解説富有思想深度:有誰能從這瞭望塔裏提醒大家新的劊子手的到來?他們的面目真的和我們不同嗎?在我們中間囚犯頭子還茍延殘喘,復生的軍官及不為人知的告密者。有人會拒絕相信或隨即拋諸腦後,我們用真誠的目光審視這些廢墟,仿佛已被粉碎的怪物又重新匍匐在碎石上。當回憶回到過去,我們假裝重拾希望,仿佛我們及那些在營中被蹂躪的受害者得到治愈,我們假裝它只會在一個地點一個時間發生一次,我們對週遭視而不見,假裝聽不見人類不停地哭泣。 

視頻集>>

熱詞:

大片放映廳|電影庫|高清美圖|熱辣資訊|新片速遞|精品欄目|電影滾播電影臺推薦

channelId 1 1 戰爭哀歌:思想電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