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化石寫真
中國與美國古生物學者今天向公眾公佈了來自遼寧省四合屯義縣組底部(距今1.28億年)的4個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發現帶毛恐龍的足跡,足跡被歸入似鷸龍足跡(亦譯為蹺腳龍足跡)。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青年學者邢立達與美國猶他州迪克西州立學院的傑瑞德D。哈里斯教授,中國地質博物館馮向陽研究員等學者在今日出版的《地質通報》上撰文描述了該足跡標本。
A為尾羽龍足部與腳印輪廓對比,B為中華龍鳥足部與腳印輪廓對比
據馮向陽研究員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迄今,中國遼西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大量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發現連接了恐龍與鳥類的關係,並涉及到羽毛與飛行的起源問題,牢牢抓住了全世界古生物學家與公眾的眼光。而這些有羽毛恐龍的腳部形態是什麼樣子的呢?卻一直沒有相應的恐龍足跡化石來輔證。1998年,中國地質博物館在四合屯徵集到一似鳥龍類化石與恐龍足跡化石,前者已描述為神州龍,後者則到今天才正式公諸於眾。
“這批足跡約由3隻恐龍留下,每個足跡平均長14厘米,可推斷踩下這批足跡的恐龍體長約1.5米,這屬於同時代獸腳類恐龍較為普遍的體長範圍。”邢立達對記者表示。在確定恐龍的體長後,邢立達的團隊仔細觀察了霸王龍類的帝龍;竊蛋龍類的尾羽龍、原始祖鳥;美頜龍類的中華龍鳥、華夏頜龍、中華麗羽龍等保存有足部的同時代恐龍化石,而傷齒龍類與馳龍類則因第二趾抬起而不能形成三趾型的足跡,故不列入考慮。在諸多標本中,學者們選擇了保存最佳的尾羽龍和中華龍鳥進行重建,重建的結果十分鼓舞人心,足跡化石與尾羽龍腳部極為接近。
尾羽龍復原圖
對於此次發現的意義,專長于恐龍與恐龍足跡研究的傑瑞德D。哈里斯教授表示,根據目前統計的化石記錄,似鷸龍足跡類型可能廣泛存在於義縣組的各種中小型獸腳類(馳龍類與傷齒龍類除外)中,這對我們重建這些恐龍的足部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著名古生物學家季強教授對此項研究給予高度評價:“儘管我們在義縣組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但恐龍足跡卻是第一次發現,這是對熱河生物群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