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鄧華作為第一副司令員,從志願軍入朝前的準備,到戰爭初期的五次戰役;從開啟停戰談判的序幕,到戰略防禦階段的重大決策,都貢獻了獨到的軍事和政治智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戰爭後期,他擔任志願軍代司令員長達兩年之久,直接指揮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西海岸抗登陸作戰和對敵的最後一戰金城反擊戰,並結合軍事實踐,撰寫了一系列的軍事著述,這不僅體現了他高超的指揮藝術才能和軍事理論素養,也在較高層面上豐富了我軍的軍事思想。
最先獲任的援朝部隊指揮官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1日,美國參戰。7月7日,聯合國授權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出兵朝鮮。
就在聯合國授權的同一天,面對波譎雲詭的朝鮮戰局,應向中國黨和政府提出出兵援助的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央軍委召開會議,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並命令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所屬的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軍和四十二軍,以及3個炮兵師和高射炮兵、工兵、汽車團等各1部迅速集結,開赴我國東北遼寧、吉林兩省南部地區,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變局。
中央軍委還討論了一個重要議題,即派誰去統領十三兵團,做入朝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當時,十三兵團的司令員是黃永勝,按説,應由他來負責入朝前的準備工作,但中央軍委卻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任命:將十五兵團的司令員鄧華與黃永勝對調,即黃永勝任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任十三兵團司令員。
當時身在廣州的鄧華,剛剛帶領十五兵團結束海南島戰役,即於7月25日奔赴北京受命。可以説,他是最先被確定下來的援朝部隊指揮官。
鄧華這次任命是在軍委會議上由四野的領導林彪、羅榮桓等提議,毛澤東親自點頭通過的,根本原因在於:鄧華是一個很穩重的人,他肯動腦子,善於思考,能夠拍板、敢於拍板,這是未來在與美軍這樣的現代化軍隊較量時非常難得的素質;特別是剛剛結束的海南島一役,他指揮幾萬大軍,跨海南征,以木船打軍艦,取得大勝,這是令毛澤東等領導人果斷拍板的直接原因。
鄧華到達北京後,立即投入到部署入朝部隊的各項準備工作中,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迅速整頓了各軍,完成了各軍由和平轉入戰爭、由打國民黨軍轉到打世界上第一流的美軍的思想大轉變。他着重做了三方面的準備。
第一,重組了十三兵團的領導機關。為了迅速展開工作,鄧華向中央軍委提出,不僅十五兵團司令員與十三兵團司令員需要對調,這兩個兵團的機關也需要對調。中央軍委很快批准了他的請求。與此同時,鄧華又先後請求將原十五兵團副司令員洪學智、政委賴傳珠調入十三兵團,還將十二兵團參謀長解方也調來。事實證明,鄧華重組的十三兵團機關是卓有成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立後,彭德懷即決定以十三兵團機關為基礎組建志願軍司令部,鄧華、洪學智被分別任命為志願軍第一、二副司令員,解方被任命為志願軍參謀長。
第二,全面部署了各項後勤物資的調配工作。1950年8月11日至14日,鄧華在瀋陽主持召開十三兵團第一次軍事會議,會上除了聽取各軍的思想動員情況外,着重了解了部隊的物資短缺問題,涉及到武器、彈藥、車輛、馬匹及各種生活保障等問題。他把這些問題提升到整個東北局、東北軍區的層面上來一攬子解決,並確保了在8月底前完成全部後勤裝備的任務。
第三,組織制定了部隊的入朝開進計劃。入朝開進計劃繁雜,但在鄧華的組織帶領下,在有限的時間裏,精幹的十三兵團司令部做得相當周密細緻,舉凡部隊番號、着裝、通訊、開進路線圖、與友軍的協同聯絡、醫務人員、司機、翻譯等各項事務,無不提前想到。特別是針對夜渡鴨綠江,他們不僅考慮到如何隱蔽偽裝浮橋,還考慮到如何在一到兩個小時內架通浮橋和拆卸浮橋。後來渡江,我軍只用了3個晚上,即渡過了25萬人馬,而敵軍竟然沒有絲毫察覺。這種突然和迅速,可謂是現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志願軍的入朝參戰,是隨着朝鮮戰場的迅猛發展而到來的。1950年9月15日,美軍從位於朝鮮半島“蜂腰部”的西海岸仁川登陸,攔腰截斷朝鮮人民軍;10月1日,美韓軍隊越過三八線,向北進犯;10月4日,毛澤東緊急命令彭德懷從西安飛抵北京;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0月19日夜,志願軍分三路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自此開始。
雖然早在井岡山時期,鄧華就認識彭德懷了,但在此前20多年的征戰歲月裏,他們倆並沒有直接共過事。直到這場跨國戰事的到來,他們才成為真正的搭檔。鄧華在志願軍中的職務是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也就是第一助手。在這期間,鄧華向彭德懷提出的兩次關鍵性建議,直接影響到能否打好入朝初戰。
起初,中央軍委決定先派兩個軍過江。兩個軍不過10多萬人,而此時“聯合國軍”的總兵力已達到42萬人,越過三八線的兵力即有13萬餘人。他們裝備優良,而且除地面部隊外,還掌握着制空權和制海權。基於此,10月9日,鄧華找到彭德懷,建議十三兵團的4個軍連同3個炮兵師同時入朝。彭德懷十分讚許,很快致電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毛澤東復電表示同意。歷史證明,這一着棋非常重要,正是我軍以優勢兵力出擊,才取得了入朝初戰的勝利。
兩天后,彭德懷來到兵團司令部駐地安東(今丹東)檢查出國戰備情況。鄧華再次向他提出,即使先頭4個軍一起入朝,兵力也還是不夠的,必須再調一個軍來維護後方。彭德懷認為意見很好,馬上向中央報告。中央軍委不僅接受了建議,而且決定抽調第九兵團3個軍作為第二批兵力入朝作戰,再抽調第三兵團、第十九兵團作為第三批兵力入朝作戰。對於鄧華的建言獻策,彭德懷事後評價説:“鄧華這個人知識豐富,很有頭腦,考慮問題有眼光,也比較周到。”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