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核心閱讀
世界第三大個人電腦生産商戴爾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2月5日在發給全球戴爾團隊的一份備忘錄中宣佈,他本人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將以每股13.5美元的價格回購戴爾公司所有未被高管持有的股票,整個交易規模達到約244億美元。這項交易預期將在2014財年第二季度完成,如果實施順利,將成為近10年來電腦行業最大的交易,也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金額最大的杠桿收購案。
兼併——
“抄近路”增強自身競爭力
雖然邁克爾·戴爾在備忘錄中沒有提及公司今後的具體發展戰略,但公司首席財務官布萊恩·葛雷登直言不諱地説,由於無需再像上市公司那樣接受必要的審查和限制,戴爾公司今後將更易於進行必要的改變。
自從1984年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宿舍誕生以來,戴爾走了一條與依靠技術驅動的矽谷企業不同的發展道路,通過取消中間商的網絡直銷模式降低商品價格,迅速成為個人電腦消費市場王者。不過,在邁克爾·戴爾的繼任者羅林斯執掌帥印期間,電子商務的興起讓戴爾一向擅長的網絡銷售模式不再具有獨家優勢,惠普、宏碁、聯想等競爭對手憑藉成為亞馬遜等網店的供貨商,同樣減少了分銷環節,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在迅速增長的新興市場上,過度依靠網絡銷售的戴爾又敵不過銷售渠道多樣化的競爭對手,沒幾年工夫,全球市場頭把交椅便為惠普公司攫取。
對於在研發和創新領域一向鮮少投入的戴爾公司來説,增加企業消費市場的競爭力只能通過一種“抄近路”的方式實現——收購有助於增加其競爭力的企業。於是,戴爾最近幾年不斷拿出“大手筆”:2007年,以14億美元兼併存儲器製造商EqualLogic;2009年,以39億美元兼併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佩羅系統;2010年和2011年,接連兼併雲計算服務公司Boomi、存儲技術公司Compellent等;2012年,又以24億美元兼併了技術系統管理軟體製造商Quest Software。
目前,企業服務領域的高利潤市場仍被IBM、惠普、甲骨文等可以提供全面軟硬體解決方案、又具有強大研發能力的企業把持,戴爾要想在這個市場上攻城略地,顯然還要再加一把勁。
退市——
現實選擇吸引更多貸款
現實經營中不乏創始人的經營理念與股東利益出現抵觸,結果創始人反而被股東趕走。美國《商業週刊》5日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不實行私有化的話,戴爾本人也可能面臨被踢出公司的命運。
因此,要想繼續將轉型之路走下去,收購更多對戴爾公司長遠發展有利的技術企業,以及採取其他無法在短期內見到盈利的措施,暫時退市而遠離華爾街的目光,便成為一條現實選擇。早在2010年6月,邁克爾·戴爾便在一次會議上表達過將公司私有化的想法。
美國恩德勒諮詢公司總裁、首席分析師羅伯·恩德勒表示,財務分析師們往往並不理解公司的戰略,他們對價值將要下滑的資産沒有興趣,而戴爾公司私有化就是要與這些分析師們相隔離。他還認為,作為這項交易投資方之一的微軟可能會在戴爾今後的收購行為中提供更多資金,彌補戴爾私有化後無法通過股市募集資金的不足。
戴爾作為一家實力雄厚的個人電腦企業,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銀湖和微軟不會像一般股東那樣緊盯著一兩個季度的財報,而是看好它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這一轉型前景,因此才願意給予大量貸款,幫助它實現轉型,也能放長線,釣到更大的紅利之魚。因此,無論上市還是退市,都是相關企業從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進行的現實選擇,都有成功和失敗的可能。
轉型——
著眼未來進軍移動市場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戴爾團隊將利用私有化帶來的機會,大刀闊斧地深化過去幾年中面向企業用戶的轉型,同時也不排除向移動互聯網進軍的可能性。
2007年,邁克爾·戴爾重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此時個人電腦市場已開始被移動設備蠶食,但戴爾認為,只要公司從以前專注于個人消費市場,轉向更加重視佔信息科技行業總市值90%以上的企業消費市場,同樣可以再創輝煌。
2012年,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下跌3.2%,而在互聯網數據中心最新發佈的個人電腦、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銷售排行榜上,高度重視移動設備的三星、蘋果和聯想分列前三名,今後戴爾單憑個人電腦與那些風生水起的移動設備公司競爭,已經顯得不合時宜。因此,戴爾借助私有化的契機涉足移動互聯網,從而實現更大意義轉型的可能性無法排除,而這或許也是戴爾此次借助私有化脫困能否真正成功的關鍵。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微軟此次為戴爾私有化提供了20億美元的貸款,除了它自稱的作為軟體提供商願意支持“個人電腦生態系統的長期成功”外,不無阻止戴爾今後在移動設備上採用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的目的。如果今後某一天,戴爾宣佈有意收購同樣專注于企業用戶市場的黑莓公司,將與微軟合作推出一款搭載視窗操作系統的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市場都不應對此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