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消息(記者張義成、王偉紅 北京報道) 知識産權的保護本是社會的進步,然而,廈門一新公司狀告全國各地多家五金店侵犯商標權並索賠一案,卻被該案的“被告”們認為是騙局。(本網相關報道:五金店疑遭“釣魚”打假 涉及店面超千家)
深圳龍崗的吳先生是一家小五金店的老闆,因為“一比多”案件不得不關掉自己的門店。吳先生告訴記者,有人來他店裏買了一片“一比多”,但怎麼也沒想到買東西的人是公證員,於是,這個過程就被“公證”了下來,而且公證書上還變成了“一盒”一比多。因為這虛構的一盒“一比多”,吳先生被廈門一新公司索賠幾萬元。雖然最後調解金額下降到2萬元,但對小本經營的五金店來講是賠不起的。無奈之下,吳先生只得關店大吉,他沒有賠錢。“既因為賠不起,也因為覺得冤枉”,吳先生表示,寧可被抓住了坐牢也不賠這冤枉錢。
五金店主們認為自己才是“受害者”,廈門一新公司的打假行為存在多個疑點,是在“打著法律的旗幟,光明正大地謀取暴利”。
疑點一:五金店零售商沒有制假售假的動機
進“5毛賣8毛,且一年只能賣50片的東西,誰會去作假?”
採訪中,江蘇常州的五金店零售商成先生對記者表示,砂輪片在五金零售店裏不是主打産品,一年只能賣個幾十片,賺幾塊錢,沒人會去選擇假貨。制假售假是由於利益的驅使,商家有利可圖才會售假。既無高額利潤也無市場的産品,誰會為之去承擔售假的風險?五金店業主們認為,他們沒有售假的動機,而廈門一新公司卻以“打假”為幌子,實則是為謀取暴利。
記者調查發現,五金店獲利很少,但被索賠金額卻相當多,差額巨大:常州的成先生賣了15片“一比多”,收12元錢,被索賠5萬6千元,調解金額已下降到1萬2千;常州的曹先生賣了35塊錢的産品,被索賠5萬3千多;深圳的黃先生賣了25塊錢産品,被索賠4萬多。
疑點二:打假為何選擇零售商而不是制假的廠家或批發商?
“在常州市場從來沒有的品牌,為何來打假?”成先生表示,在2012年3月份以前,整個常州市場都沒有一比多銷售,一比多在常州也沒有專門的代理或批發商,“市場上真貨都買不到,何來假貨?”
事實上,砂輪片在五金店一般都不是主要商品,店主只是為了貨物品種齊全才會配幾盒。市場上的砂輪片品牌也很多樣,對這種銷量小、利潤少的産品店家甚至不會去注意它的品牌,很多五金店主都是在接到傳票時才知道“一比多”這個名字。對於一個未知的品牌,零售商為何去選擇有意售假?
據成先生介紹,當時是批發商開著小卡車來市場挨家挨戶推銷的,但該批發商並沒有被一新公司起訴,在這一案件中,也沒聽説生産假冒“一比多”的廠家被起訴。
疑點三:上午來賣,下午來買,是打假還是設局?
“上午有人來推銷,下午就有人來買走了,然後就接到了法院的傳票,這種事情太讓人想不通了。” 成先生表示,他無法接受這種處罰。
“打假為何不通過當地工商,卻要千里迢迢地帶上公證員來打假?”對於廈門一新公司採取的打假方式,成先生表示很氣憤,“如果你要説我賣了假貨,你可以找工商,如果你説要打假,你也可以聯合工商,你這麼遠地從廈門找個公證員到常州打假,這是什麼用意?”
疑點四:批發和解有優惠
記者採訪過的幾十家五金店業主均表示,開過庭的法官都是要他們自己調解。為東莞部分五金店業主代理的律師趙丹也對記者表示,這場官司五金店業主必輸無疑,只要對方把你告了,那麼多多少少都是要出一筆錢的。有五金店向記者反映,僅廣東就有幾千家五金店主被起訴,而大部分都已和解,和解金額有一萬多的,也有幾千的。
記者調查中得知杭州一位姓王的五金店業主已經和對方達成和解,對方本來索賠8萬,最後交了10500元。當記者問為什麼選擇和解時,王先生表示,“被‘釣魚’了嘛,我又沒有時間來耗這個事,他們讓我拿錢,沒有辦法啊!”
杭州多家五金店主也反映,對方律師聯絡他們調解,如果10家以上一起調解,可以9500元解決事情。
延伸:惡意打假 兩敗俱傷
廈門一新公司打假究竟涉及到多少家五金店還未知,但從已知的數據來看,這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在廣東,僅深圳寶安法院,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就有111家五金店被告,起訴的賠償金額有5萬和4萬兩個等級。在浙江,從2012年8月24到9月19日,將有75家五金店被起訴。
廣東東莞的溫先生是被告之一,他在這段時間出席了幾十場官司,蒐集了幾百戶五金店主的資料,據他説,僅在廣東,就有數千家五金店被告。如果一家賠一萬也有幾千萬。
如今,“一比多”這一品牌在五金行業已是盡人皆知,通過這場“打假”,“一比多”出名了,但是也成為了五金店業主們的噩夢,他們都表示,以後肯定不會碰這個公司的任何産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