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

實業回歸之困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30日 0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周紅艷 龐帥 北京報道)債務危機陰影未除,全球經濟疲弱依舊,金融退守,泡沫經濟繁華的幻影被戳破後,實業經濟的重要性被再次強調。一時之間似乎全球的企業家都認同了"實業才能救經濟"這一邏輯,但到真正實施的時候卻發現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回歸實體"這一口號説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實處"卻很難。


  總需求仍舊乏力

  匯豐銀行上周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9.5,創下5個月以來最高,製造業産出指數初值為51.2,創9個月最高。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7月匯豐中國製造業PMI初值溫和回升到5個月以來的最高值,表明前期的寬鬆措施開始産生效果。快速回落的通貨膨脹率為實施更為寬鬆的政策創造了空間,而隨著寬鬆政策全面産生效力,經濟增長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得以明顯好轉。然而該數值仍然低於50的榮枯分界線,表明總需求仍然乏力。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觀點則認為,當前的政策其實是"一副小劑量的2009藥方",這一藥方的祭出意味著政策將持續放鬆,由此經濟應會企穩;但由於是"小劑量",在回升初期容易表現出"欲振乏力"的狀態,不過,隨著刺激政策的積累,回升將可望繼續,但總體來講,這種回升將是溫和的,並不會在短期內有很大的轉變。

  金融左搖右擺

  想要"問診",必須先了解病灶根源何在?想要是實體經濟儘快回歸,成為主流,必須先要解決一個關鍵的問題--為什麼一些企業和個人會"不務實業"?

  華泰保險董事長王梓木認為出現這一問題的關鍵點出在金融資源配置上。

  "當前某些企業之所以不願從事生産經營活動,最主要的原因是利潤太少了,當企業付完銀行高額的貸款利息之後,發現沒有利潤了,當然就不願意幹了。與做實業相比,虛擬資産炒作往往能取得更高回報。當虛擬經濟的利潤超過了實體經濟時,企業顯然會投虛擬經濟。"

  但問題是,在經濟復蘇並未找到真正"抓手"的當下,該不該給企業這些希望和預期?

  上月5日晚間,中國央行宣佈非對稱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這是一個月內的第二次降息,顯示國內貨幣政策寬鬆的步伐明顯加快。專家認為,下調基準利率,將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有利於釋放有效投資需求。但也有專家擔心,在實體經濟尚未形成良好預期之前,過快放鬆資金,只會導致資金流入具有投機炒作的領域,實體經濟也無心做實業,而是寄希望於投機,或者寄希望於進一步的貨幣寬鬆,從而帶給實體經濟復蘇更大的困難。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