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房價反彈有三個因素

發佈時間: 2012年07月25日 09: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近期,關於房價反彈的談論不絕於耳。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7月23日發佈《中國住房發展(2012年中)報告》認為,上半年房地産市場總體上仍處在調控和預測的調控目標的區間,但近期呈現回暖偏離“軟着陸”目標的趨勢。報告預警半年後房價存在報復性反彈風險,建議取消對首套房的貸款優惠利率。

  “房價存在報復性反彈風險”並非空穴來風。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的房價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裏,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首次超過了環比下降的城市數量。同時,6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按月上升0.02%,結束樓價連續8個月下跌。另有31個城市的二手樓價格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堅定調控信心、完善調控方式的指向非常明顯。7月19日晚上,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房地産用地管理鞏固房地産市場調控成果的緊急通知》,要求堅持房地産市場調控不放鬆,密切配合做好各項工作,不斷鞏固調控成果,堅決防止房價反彈。

  這是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國家相關部委進行的第九次堅決不放鬆房地産調控的表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江蘇省常州市調研時曾強調,目前房地産市場調控仍然處在關鍵時期,調控任務還很艱巨。必須堅定不移做好調控工作,把抑制房地産投機投資性需求作為一項長期政策。同時,繼續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和住房限購措施,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絕不能讓房價反彈,造成功虧一簣的局面。

  為何在中央從嚴房地産調控的背景下,房價卻出現反彈?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個究竟。

  首先,經過持續的穩健貨幣政策調控以及受國際經濟復蘇遲緩的影響,今年以來,經濟一直在下行通道中,尤其是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同比增長7.6%,一下子跌回了三年前。為了找出那支能夠提振經濟增長的強心針,國家上半年一直在不斷動用貨幣工具進行調節。存款準備金率下調、降息輪番出現,這也帶來一部分資金進入樓市,而在流動性由緊趨松的轉變過程中,個人按揭貸款以及房企開發貸款的增速都有所提升。

  其次,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房地産調控局勢使地方財政收入銳減,給地方基礎建設帶來巨大壓力。以杭州為例,2009年杭州土地出讓金達1200億元,其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僅500多億元。而今年杭州市預算目標是完成土地出讓收入430億元,不過截至6月底,進賬只有106億元。正是迫於財稅壓力,地方政府有放鬆房地産調控的內在衝動。據媒體統計,近一年來,先後有近50個城市通過調整土地出讓、首套房貸利率恢復、利率優惠折扣、房源解禁、稅費優惠、買房獎勵、購房入戶、購房補貼、提高普通住宅價格標準、調整限購條件、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方式進行樓市政策微調。

  最後,在樓市調控之下,上市房企利潤普遍不佳。據了解,截至目前,已經有49家滬深上市房企以快報和預告等形式發佈了上半年利潤情況。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統計,在這49家上市房企中,28家房企出現虧損或利潤下滑,接近已披露房企半年報總數六成,其中虧損房企13家。令人玩味的是,在當下的環境中,有些房企何以“逆天”拿地。繼恒大收下廣州珠江新城地王、中赫置地高調拿下北京萬柳地王之後,7月20日,中海地産拿下了天津八里臺單價地王13026元/平方米。可見,涼了幾乎大半年的土地市場又出現回暖跡象。

  人們注意到,在近年來的房地産市場調控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更傾向於增加稅收,而不是通過加大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建設以增加市場供給來降低房價。因此,一方面都在喊打擊炒房,另一方面房價卻仍在漲。在房地産調控的爭議中,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博弈還將持續。

  因此,厘清推高房價上漲的原因非常必要,只有這樣方能對症下藥。(記者 周子勳)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