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11:03 | 進入博物館吧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周婷玉、程卓、林鵬超)第一個泌尿外科、第一例腎移植手術、第一個確立“腎上腺髓質增生”疾病……我國泌尿外科學歷史上的這些“第一”,都和一個人緊密聯絡在一起,他就是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泌尿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吳階平。
3月2日,走過94個春秋的吳階平與世長辭。生命有盡,大道無涯。他的精神、他的品德、他的追求永留世間,激勵著一代代人在泌尿外科及醫學事業上奮進。
默哀!致敬!
“他已經住院很長時間,對這件事心理上早有準備,但真正聽到這個消息還是非常難過。”年近九旬、與他有近40年交情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原副院長董炳琨説。
3月3日下午2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二住院部的二樓會議室,吳階平先生的遺像放在菊花叢中。吳階平先生的學生、81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應祿,不顧自己是一個剛做完白內障手術的病人,趕到這個簡單的靈堂,向恩師獻花鞠躬。
穿著白大褂的醫生、護士也都趕過來,向去世的醫學大師致敬。北大醫院院長劉玉村説:“無論做事、做人、做學問,吳老都是典範,我們一起追思他,要學習他一輩子治學嚴謹、一輩子為病人服務的精神。”
下午4時許,幾天前剛剛開業的北大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正在舉行吳階平先生的追思會,大家回顧吳老對泌尿外科的貢獻,思考如何傳承吳老的精神。
“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藝術的服務,這是吳老從醫思想的精髓。”北大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那彥群説,他們已把這15個字鐫刻在醫學中心門口的石頭上。
在“丁香園”專業醫學網站上,首頁頭條就是吳老逝世的消息,截至3日下午5時,已有近百條跟帖:
“醫學界又一顆巨星隕落,默哀!”
“向一代醫學大師致敬!”
“吳老,一路走好!”
“您是永遠的榜樣。”
“治學嚴謹”,這是人們談起吳階平先生時,必然會提及的一個詞。
有一件事情,至今讓郭應祿院士記憶猶新:
“一次我跟隨老師去查房,輪到我的一個病人,看後老師讓再檢查一下,檢查完以後我就臉紅了,因為有一個明顯的症狀沒有發現。當著病人的面老師沒有批評我,回到辦公室後跟我説:‘病人把自己的性命全交給醫生,我們應該對他們全面負責。’這件事我一輩子忘不了。”
吳老的這一精神經過傳承,也深深地影響著年輕一代的醫生。
“治學嚴謹是泌尿外科受益最大的傳統。”北大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是郭應祿院士的學生,1992年他將博士論文送給答辯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吳老,當時吳老已經75歲,而且還有繁忙的政務。“沒想到一週後答辯時,發現送給吳老的論文上標了許多註解,這讓我感動不已。”
北大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何志嵩説,吳老是現代泌尿外科的奠基人,我們一直感受著吳老留下的深厚學術氛圍。
吳老不僅治學嚴謹,對待病人也體貼入微。
董炳琨老人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在抗美援朝時,志願軍醫療隊接收了一位頭部中彈的病人。經過初步診斷和檢查,醫生們認為彈片造成的損傷很小,不需要手術。但病人總抱怨頭疼,很多人認為是病人太嬌氣。而吳階平深入了解情況後認為病情並不簡單,並堅持為病人做手術取出彈片。手術中發現彈片已經嵌入病人顱內。
“這種情況如果沒及時處理,輕則影響患者的大腦功能,重則會有生命危險。”董炳琨説。
正是吳階平的細緻、體貼,他在治療過程中提出了“一側腎結核對側腎積水”的理論,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成為泌尿科教材必寫的內容。
今年3月3日,一位河北承德患者慕名來到剛開業的北大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她説要找吳大夫看病,因為30年前就是吳大夫給她治好血尿的。“‘吳階平’三個字已成為患者心中象徵醫術、聲譽的標誌。”那彥群説。
吳階平的仁愛,也換來患者的關心。一位醫生曾説,有一些吳老的病人,碰到醫生不是説自己的病情,而是先詢問吳老的身體。“對於他們來説,吳老不僅是一名醫生,更是他們的親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