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紅色家園 > 和諧東蘭 >

今日東蘭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4日 17:11 | 進入博物館吧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城鄉交通建設整體提速,加快發展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境內修通二級公路,鄉鄉修通四級以上柏油路,90%的行政村通了四級砂石路,全縣通等級公路總里程達1100公里,東蘭成為廣西公路網結構最完善的縣份之一,長期以來制約東蘭老區經濟社會發展交通滯後的“瓶頸”被打破,東蘭已經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資源型加工業體系充滿活力,加快發展的主導因素正在形成。共投入9800多萬元資金,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將全縣11家破産和瀕臨破産的國有工業企業全部改制,同時利用特色資源招商引資,重新構建東蘭資源型加工業體系。按照中藥城、特色農産品加工區、旅遊産品加工區、農機設備加工區、倉庫區、中藥材交易市場等“一城四區一市場”的總體佈局,集中力量抓好工業集中區建設,工業集中區已經入園落戶的企業有16家,被自治區確認為全區B類産業園區。以工業集中區為平臺,全縣工業經濟繼續保持高幅度增長,2007年全縣工業總産值達4.3億元,比2002年增長3.7倍,工業主導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縣城改造擴建取得重大突破,加快發展的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紮實推進城鎮化建設,2002年以來,共投入城鎮建設和改造資金近2億元,將縣人武部、河豐藥業公司、民族中學等10個單位整體搬遷出老城區重建;完成九曲河治理一期工程,正在實施九曲河治理二期工程,使縣城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的標準;興建縣城文化中心廣場,使縣城居民有了休閒娛樂的場所;在老城區啟動了財政大樓、銅鼓苑住宅小區、運達賓館等41個縣城建設和改造項目,城區面積從原來的0.8平方公里增加到1.6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2.5萬人增加到5萬人。同時投資2000多萬元,改善全縣14個鄉鎮的辦公條件,使鄉鎮實現辦公樓房化、住宿套房化,基層組織服務群眾的環境明顯優化。


       有效化解財政風險,加快發展的後續基礎更加牢固。牢固樹立“還債也是政績”的執政理念,自覺追求經得起歷史、實踐和群眾檢驗的政績,默默致力於卸包袱、打基礎、增後勁的工作,始終把增加財政收入作為衡量經濟發展質量最重要的指標。針對東蘭財政基礎薄弱的客觀實際,按照一手保基數、一手抓財源的思路,狠抓財政增收不放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縣財政收入2007年比2002年增長52.5%;全縣可用財力從2002年的1.02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2.7億多元。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和可用財力的增加,近幾年來,在確保幹部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的前提下,縣財政已直接償還歷年政府各種欠款1.7億多元,同時按比例消化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拖欠銀行各種債務2.7億元,從而逐步化解了財政風險,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後續能力。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加快發展的迴旋空間更加寬廣。堅持把城鎮輻射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經濟引領發展作為建設老區和發展老區的最高追求,使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農村基礎教育長足發展,教育“兩基”工作被評為國家西部教育“兩基”攻堅先進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有效開展,全縣農民參合率達84.3%;全縣沼氣池總數上升到3.7萬多座,沼氣入戶率達70.5%,排在全國縣一級的前列;通電覆蓋率達88%,電視覆蓋率達53%。2007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2年增長80.6%;隨著農村生産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村群眾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7年全縣農民投入的建房資金達2.82億元,東蘭農民的住房條件,與桂東南農村相比也毫不遜色。農村面貌日新月異,為統籌城鄉發展拓寬了空間,為建設社會主義東蘭新農村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