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紅色家園 > 紅色東蘭:光輝歷史 >

武篆鎮魁星樓:見證第一次握手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17:35 | 進入博物館吧 | 來源:廣西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鄧小平與韋拔群相見魁星樓”銅像,再現了當年鄧小平和韋拔群的第一次握手。

  廣西新聞網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韋禮富 劉廷智 文/圖

  東蘭縣武篆鎮魁星樓,一座和井岡山八角樓、延安寶塔一樣革命的紅樓。

  魁星樓興建於清光緒33年(1906年),樓高17.5米,上下4層,底寬7米,朱檐綠瓦,丹柱紅墻。1922年,韋拔群組織領導農民武裝攻打東蘭縣城時,曾設指揮部在這裡。1926年至1927年間,魁星樓是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和武篆農民協會辦公所在地,韋拔群經常居住在樓裏。

  韋拔群的弟媳黃美倫家就在魁星樓旁。1930年3月底的一天,近掌燈時分,下著濛濛細雨,韋拔群正在黃美倫家裏看書,一個人敲開了家門。

  黃美倫出門迎客,只見一位精悍的年輕人站在門口——戴著斗笠,拄著拐杖,穿著草鞋,褲管卷得老高,身後跟著一位紅軍戰士。

  “你們找什麼人啊?”黃美倫問。

  “找韋拔群同志。”紅軍戰士搶著回答。

  “你們貴姓?從哪個地方來?”

  年輕人開口了:“我叫鄧斌,從右江方面來。”

  新中國成立後,黃美倫曾任東蘭縣婦女主任等職,2004年去世,享年104歲。她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説:“我真不敢相信,站在家門口的竟然是鄧小平政委!我高興地跑進屋,告訴拔哥。”

  “鄧政委,辛苦了!”“拔群同志,你好!”

  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第二天,韋拔群把鄧小平安頓在魁星樓二樓。當時張雲逸已率紅七軍主力離開東蘭,鄧小平便在魁星樓住下等候。這段時間,鄧小平並沒有閒著,他來到武篆鎮舊洲屯,給在那裏培訓的60多名右江蘇維埃政府領導幹部上課,主要講土地革命的方針政策和工農民主政府的建設。而他最重要的工作,則是在魁星樓中起草和制定了《土地法暫行條例》、《共耕條例》等兩個重要文件。此外,《蘇維埃的組織和任務》、《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號》、《黨的問題》等文獻也是鄧小平在魁星樓裏徹夜挑燈編寫的。在韋拔群的家鄉東裏村,鄧小平和韋拔群辦起了右江地區第一個共耕社,建設共耕渠,發動各族同胞共同勞動,成果分享。1930年4月下旬,鄧小平等在魁星樓上舉行幾次重要會議,研究進一步鞏固革命根據地,收復百色及右江各縣的戰略部署,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寫下了光輝篇章。

  79年過去了,東裏村共耕渠依然發揮著作用,灌溉著360畝良田。創建共耕社的敢為人先精神,如今正激勵著武篆人民積極探索,建設美好家園。該鎮大力發展桑蠶生産、糖蔗種植、反季節蔬菜等主導産業,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8年,東蘭縣請到了著名雕塑大師曹崇恩教授,設計製作了一尊高3.2米的“鄧小平與韋拔群相見魁星樓”銅像。同年12月28日,銅像在魁星樓前揭幕,巍然聳立的銅像給後人再現當年兩人的第一次握手。在紀念韋拔群誕辰115週年活動中,魁星樓被整修一新。特別是投資5300萬元建設41公里長的“紅軍路”,把魁星樓同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列寧岩、韋拔群故居三大主要紅色旅遊景點連在了一起,整合東蘭乃至東巴鳳三縣紅色旅遊資源,讓東蘭紅色旅遊産生強大活力。僅今年國慶黃金周,全縣紅色旅遊景點接待遊客1萬人次。